“量身”兴产业促脱贫 白银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近年来,白银市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切实推动贫困地区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协同发展。
立足区位条件布局产业
全市围绕“水”字布局产业,重点在沿黄灌区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和高原露地蔬菜,在高扬程灌区发展以苹果、枸杞为主的优质林果,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以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旱砂瓜、小杂粮、中药材为主的旱作农业,形成了阶梯型的产业格局。
同时,在有条件的高扬程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持续发展规模与零散相结合的肉羊、肉牛、滩羊、肉鸡养殖业。各县区还采取统一标准、先建后补、精准到户的补助方式持续推进农户种植养殖业持续发展。其中会宁县按照“一年规划四年,四年确保长远”的思路,持续开展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确保贫困户人均2亩全膜玉米、2亩黑膜马铃薯,户均基础母牛5头以上、基础母羊20只以上,由“一亩田”向“一亩园”转换的精准到户补贴模式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强大动力。
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产业
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围绕市场需求精心布局。
靖远县在设施蔬菜发展基础上,着力在沿黄灌区扩大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和高原露地蔬菜,仅在贫困村种植蔬菜面积就达到12.6万亩,贫困户种植瓜菜达到2.8万亩,在北部乡镇发展优质枸杞种植20万亩以上,带动就近务工困难群众千人以上。
景泰县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工作机制,投资8100多万元,着力打造“3个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千亩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盐碱地治理的新路子,既实现了“变害为宝、变废为宝”的目的,也填补了全省碱水鱼虾养殖的空白。
平川区探索新增长极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抢抓驴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提出了“思路跟着问题走”的工作导向,重点解决养什么、怎么养、见效慢、没钱养等问题,建立“党组织+院校+金融+东阿+红星伟业+合作社或农户”的黑毛驴产业发展模式,给农户以发放怀孕母驴为主带动群众进入快车道,肉驴养殖规模已达到1500头。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
支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是带动贫困户发展脱贫的有效途径。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全市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累计达到9285家、755家、398个。景泰县红砂岘生态农业、白银天博奶牛养殖、平川区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就业效果更加突出。
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占比
近年来,白银市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2%,“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42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2%。组织实施万吨农产品出省工程,已累计销售各类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其中在京津冀农产品168万吨,销售50万吨,销售收入8.89亿元。靖远县围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壮大设施蔬菜、特色林果、草食畜禽产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超过60%,更加注重“三品一标”认证,已获得农产品认证39个,认证基地面积68.05万亩,27种农产品先后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靖远羊羔肉”“靖远枸杞”“小口大枣”等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产品外销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日益显现。靖远“枸杞采摘节”、景泰“碱水鱼虾美食节”等推介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白银市农产品的知名度。
新闻推荐
“放寒假了,孩子就一直待在家里,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说了好多次还是这样!”近日,家住西苑小区的王女士向记者抱怨到,随着寒假的开始,上小学的儿子就一直沉迷在网络游戏里,整天坐在电脑前,...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