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银旱平川密码之五 福寿山下的摩崖石刻

白银日报 2018-01-24 10:10 大字

福寿山石刻位置示意图

“捧灯照岸”石刻,其中“照”字反书。

“福寿山初迹”石刻

“太上混元宗派”石刻

黄河由东南向西北,在流经平川区旱平川黄沙湾地段时,水流明显减缓了许多,并在这里孕育了一个著名的渡口——鹯阴渡口,再往下游走不了多远,就进入了诡异险峻、长达90公里的黄河红山峡河谷。鹯阴渡口东岸,就是曾经的军事重地迭烈逊城堡,而今的道教圣地北武当;而渡口西岸,和北武当正对的,是神秘而著名的福寿山摩崖石刻。

勒石记事,神秘的摩崖石刻记载了什么?

站在北武当的高台上向西眺望,黄河西岸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在这些大山中,有一条著名的河谷地带——车道沟,向西延伸直通景泰川。这是一条古道,丝绸之路开通后,无数的商旅在这条古道上穿行,在这儿的黄河边,形成了著名的鹯阴渡口。

就在黄河西岸,紧挨着黄河边的车道沟沟口,是一处突兀而起的红砂岩,在崖壁上,前人留下了一处神秘的石刻。

这组石刻大体有三块文字石刻及一个兽首石刻,刻于清代雍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风蚀雨淋,部分崖壁脱落,文字损坏,校补存在相当的困难。

文字石刻,从南到北,我们将其依次称为“福寿山初迹”“太上混元宗派”和“捧灯照岸”。

我们先来看看南边的“福寿山初迹”。

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块石刻的标题是“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吉辰临流道人吴大德住趾”,书体介乎隶楷之间。正文叙述吴大德修建福寿山道宫南北二塔,即北斗塔七座、南斗塔六座,及逍遥宫之际“鸠工唯坚”的情况,以及“神灵灵应,载道之妙”的胜迹。为“贡生陈汝龙熏沐敬书”,书体为行草,间或有章草笔意,灵动飘逸,铁画银钩,堪称神品。以上作品均自左往右竖行排列,整幅石刻上端有径尺榜书“福寿山初迹”,自左往右横写,下则有“银瓶观道德冠福禄寿诞登道岸”等字,亦自左往右横写,但字形较小。

中间一块是“太上混元宗派”,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雍正四年(1726年)给付巩昌府福寿山住持吴阳正整肃道教的文书为底本,由接任住持康通立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抄录后刻成,其中全真七派及龙门岔支混元派的派字诗,与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等文献中有关全真教各宗派派字诗基本相似,尤其是龙门派派字诗与明末清初伍守阳、伍守虚所言“邱真人门下宗派”派字诗相同,这是在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全真诸宗派派字诗石刻,是研究清代西北地区全真教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另一部分内容为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初十立约,二十八年九月九日刻石。这份内容完整、四至分明、表述清楚的土地买卖契约,在国内十分罕见。

最北面的一块是“捧灯照岸”。标题为“乾隆壬午春三年出家吴大德勒石”、“创修福寿山记”,记述山后五堡十方善男信女建设文昌殿、磨针宫及北斗塔的艰辛历程,亦为邑庠生陈汝龙书。最上面的阴刻双钩正书“捧灯照岸”四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字大约2尺左右,其中“照”字反书,在摩崖石刻中极为罕见。在此处刻石中间还有“圣境”及“北斗灯山”等字,不知何人所题,也许与“捧灯照岸”为同一人所书。

这三处摩崖石刻面积总计有100多平方米,内容多为记述道教活动的经文,总字数达数千字,由于周边环境险峻,人迹罕至,保存较为完好。石刻中反复提到一个人:临流道人、吴大德、吴阳正,有人考证到,这是同一个人,是道教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道教成为中国的国教。清康熙《靖远志》记载:“迭烈寺(俗叫北武当)在黄沙湾黄河东岸,唐时建,历经重修”。明洪武三年,设迭烈逊巡检司。万历年间筑堡,旧址在今真武祖师庙东。因迭烈逊为古代渡河要冲,其始筑堡应在汉代,倚山面河,雄奇壮丽。北武当主殿岩体天然生成一蛇一龟,主殿塑真武大帝,亦足踏龟蛇,诚为自然奇观。大殿左前方蜿蜒而来一小山,形似巨象,温顺蹲伏,拱卫着祖师殿,巨象背驮宝塔,鼻触芙蓉大帝庙,浑然一体,经一百零八级台阶上祖师殿,暗合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之数。北武当渊源流长的宗教活动及文化,宏伟的道教建筑群,使旱平川黄沙湾成为周边地区道教的活动中心,福寿山崖壁上出现道教内容的石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以上三块文字石刻外,还有一处兽首石刻。

在文字石刻的下方,山崖分裂成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的缝隙有二三十厘米,大块乱石压在其间。古代工匠们将一块从缝隙中伸出的约莫一米长的大石头刻成一兽头,鼓目抿唇,两侧各长出一颗獠牙。兽头活灵活现,看上去像一个被压在山中的老鳖,挣着伸出的鳖首,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个兽首的来龙去脉。为何古代工匠们要在这里雕刻如此一个兽首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这是测量水位的石兽,古代黄河水位比现在要高得多,人们把这个石兽作为黄河水文标志,提醒人们水位的高度;也有人说,这是当年玄奘大师取经东返,在这里过河时,驮他过河的老鳖,因为打湿经文而被压在了山崖下,就成了这个样子。大部分人认为,这应该是镇河兽,是当地民众为祈愿黄河不发大水而留下的。

“捧灯照岸”,“照”字反写的寓意猜想

福寿山摩崖石刻,最为人们称奇的是阴刻双钩正书“捧灯照岸”中反写的“照”字,这种反写的书体,在摩崖石刻中极为罕见。那么,“照”字为什么要反写?它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呢?后人有种种猜测。

流传最广、最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一种猜测是寓意武则天要“反”(反李唐)。福寿山,在当地人的称谓里,这座山并不叫福寿山。人们隔着黄河看到这座山,远看像一把太师椅,东低西高,低山为土,高山为石,似乎是神仙背靠的地方,故而称为“神仙山”,也有人因山上有石塔遗址叫作“塔儿山”。但依据摩崖石刻上的名称,今人将这座山叫作“福寿山”。唐代的时候,会州地非常繁盛,连武则天也极为关注,给这里留下了一段神秘故事。据说武则天要夺李唐江山,但又担心气运不够,就以巡视黄河为名寻找改造气运的办法,她请袁天罡帮忙。袁天罡来到福寿山后,依照北斗七星方位,修建了七座塔,补全了唐初大将秦琼未能完工的天罡图,替武则天祈天禳地,谋求迅速取得皇位。七星塔建成后,袁天罡故意留下反“照”(武则天名曌,取日月当空之意,“照”“曌”同音),暗示武则天要反,篡夺李唐的江山社稷。事实是否如此,人们就不得而知。但后人口口相传,说山顶上有七座古塔基座。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年间,人们都曾修葺七星塔,但古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

还有人说这是后来的修行者留下的,意思是在河中拿着灯照岸上时,人们在水中看到灯笼上的字就是反的。或者在岸上灯光照到河里,而水波将字反射到岸上,就形成了反字。有人就做了这样一种猜想:当初北武当还是迭烈逊堡时,那里肯定少不了重兵把守与瞭望;后来改设为宗教寺庙,则又离不开宗教徒们的修行活动。可以想象其为军事城堡时灯球火把、亮子油松、巡营瞭哨是常见的事情;而宗教徒修行时虽没必要那么大规模的照亮夜空,但端着青灯巡视房屋周围也是应该的。打着灯笼火把可以照见河对岸,而一盏油灯所能照见的恐怕最远也就是自己周围,相比之下岂不是“反照”了?

有研究者还将此上升到道教中教徒们的修行方法,从摄生学的角度进行阐述,说是预示着一种修行方法。古代神仙家有一句名言:“顺则为人,逆则为仙”。意思是说,顺着性冲动而结婚生子,敦伦尽分,这是一种人道。如果想成仙,就不可顺其自然去做事,而必须逆向操作,通过修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大脑等受到这些元气的灌溉而得到修补增强,更进一步炼气而化神,使人的心神智慧得到提升,甚至引发各种特异功能。节欲固精也是养生治病的第一等功夫。一个人若不知“节欲固精”,即使其他的功夫练得多厉害,食物方面如何的讲究,中药吃得多么有恒心,心性功夫做得多好,依然不免于“破功”的命运。他们还认为,修炼之要在于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修炼到后来,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超越了世俗的欲望,获得益寿延年。这种修炼方式归结于一点,就是不能顺其自然,要反其自然,要修炼,这就是“照”字反写的寓意。

神秘的历史遗迹,隐含着某种神秘的暗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遐想,是人们探究真相的努力。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真相有大白的那一天;也许,这种猜想会一直持续下去。

新闻推荐

市领导带队督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本报讯(记者施耀花)1月15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生发带队赴靖远县永新乡松柏村、平川区共和镇常崖村,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随机提问、迅速通报”的方式,...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