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扑朔迷离北城滩 □ 王承栋 文/图

白银晚报 2017-09-19 11:23 大字

北城滩遗址。

北城滩临河墩台。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

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哎,

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王向荣《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船夫曲”,透过歌词内容,使人想象到黄河的宽阔、深广,又仿佛看到黄河的迂回、曲折,以及艄公奋力划船的情景。

黄河,奔腾的万里黄河,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后,最终归向大海。这个“几”字的一撇,在现实情景中,也是回环荡漾,行止流连。特别是在靖远石门、双龙、兴隆一带,更是十里急转,百折迟回,留下当地著名的车木峡、急三湾等美妙风景。与此同时,其险峻的地势,稀少的河渡,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丝绸通道之要,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了宝贵的遗址,位于双龙乡黄河南岸的北城滩即是其一。

黄河在靖远县双龙乡自南向北呈“S”形流淌,北城滩城遗址就位于该乡北城村西南郊黄河怀抱之中,距离县城约190公里。其东山伴有明长城烽燧,并与东北和发裕堡遥望,北门边正对坪山,南门外下临黄河,西北隔河与景泰县的五佛寺对峙,扼险据要,登高凭望,为黄河交通险关、大漠军事要隘。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假日,我从白银出发,到平川与清风兄和山田君会合后,经论古堆、永安堡、发裕堡到达双龙乡北城村。

虽说事先已有预习,但到达目的地周围时,还是迷失了方向。问附近的农民打听“北城滩”时,竟然没有人知道!正在怀疑迷茫时,突然记起,先前也有同样的情况,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本地城堡的具体名称,只是以“古城”相称。于是,等我再问,河边的“古城”在什么地方?果然有人指路。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式问路,一路崎岖,终于在一片果园旁,有人指向了古城——北城滩。

五月的黄河岸边,桃花已谢,枣花未开。树木虽不是满眼郁郁葱葱,却也是生机勃勃。车停在乡村道路旁,沿着不太宽阔的田间小道步行百米左右,就到达古城墙边。

北城滩依势而建,遗址大致坐北向南,略偏西北东南向,城堡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西南角受地势限制,向内缩建,呈倒“凸”形状。城墙遗址底面最宽约6米,残高3米,其建筑方式粗看与别处无异,系黄土夯筑而成。但再细看,就会发现这座城堡其实为夯土加石板筑,夯即土层夹有小砂石层,夹砂层大致2至3厘米,夯土层大致在10厘米左右,兼有少量草木在内。城堡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5米,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城四角均有墩台,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至今遗址犹存。

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紧临黄河,惊涛拍岸;把对青山,雄关据要。踩着城墙巡视一圈,最终站在城门墙头之上,但见黄河自南向北汹涌而来,至城墙根下约百米的悬崖处,卷起千堆雪,接着折头西流,横波汹涌十里外,复向北流去,两岸峰峦叠嶂,岩壑横峙,令人眩晕,谈笑噤口。

1976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定西地区文化局、靖远县文化局组成联合文物普查队进行调查时,当时城内尚能分辨出街道及建筑物残址,其中暴露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并有少量古钱币,其中确认一莲花纹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

黄河自乌金峡流入靖远境内,沿途流经靖远10个乡镇154公里。倘若翻开厚重的史料,便可发现,处于黄河大拐弯处的这片苍茫大地,自西周时,千百年来,竟然大部分时间是被少数民族统治的。秦统一六国后,设立北地郡,黄河两岸也属不同国界。西汉初年,这里一度归匈奴管辖,直到汉武帝雄征大漠,开辟河西四郡,这里才归西汉统治。但这当中,中原与西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或者说西面与东方之间的交流步伐并未停止。

自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贯通欧亚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开通,开辟了更深的层次和更宽阔的范围,丝绸之路也得到了真正的兴盛发展。而从长安西去要踏上长长的河西走廊,首先就要渡过横拦南北流淌的天堑黄河,由此形成的黄河渡口,自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翻六盘山从经平川渡黄河,北城滩的乌兰津(北卜渡)古渡,就是最为重要的渡口,而且没有之一。由北卜渡过黄河后,再到景泰的上沙窝,然后到达古浪的大靖镇进入河西走廊。

北城滩古渡也叫乌兰津,或称北卜古渡,也说乌兰津在红山峡的下口处而北卜渡在黑山峡的上口处。渡口附近的金坪渡,依然是附近过河的首选渡口。但见一条钢丝绳索飞悬黄河两岸,上牵一大型铁甲渡船,依赖水流横穿两岸,往来行人及车辆由此载渡,快捷方便。

北城滩古城居高临河,地险形胜,是一处安营扎寨、屯兵渡河、进退攻守之理想场所。北城滩黄河对面的窎沟古城,正是汉代的媪围古城,也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汉代县城遗址中最大的古城。北城滩古城附近第一台地上,分布有许多汉墓群。1976年清理两座,均为砖券拱墓,出土博山炉、陶仓、陶灶、陶井、陶雄和五铢钱等。第二台地上是唐代慕群,为弯窿式砖墓,曾挖掘大量模制画像砖,绘有武士、侍女、驼夫、青龙等图案;另有木俑30多件和石刻长方形墓志铭一方,为“大唐故左袋卫翎府翎兵部常选祀府君墓志铭并序”。1976年试掘4座,出土彩绘陶雄、木雕玄武、灰陶瓶各1件,“开元通宝”若干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城滩遗址所在地附近曾出土隋大业六年(610年)会宁郡鸣沙县乌兰城墓志、唐显庆五年(660年)十月二十九日会州乌兰县人许□□夫妇墓砖、唐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墓砖、大唐故左骁卫翊府翊兵部常选锔(君)墓志铭并序、大唐故左骁卫翊府翊卫武部常选锔君墓志铭并序,其中有四方墓志中均有“乌兰县之私第”字句。根据专家推断此地应是唐代会州下属的乌兰关附近,同时也可证唐乌兰县治在今靖远县北城滩古城。

北城滩古城址对研究隋乌兰城、唐乌兰县的建制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兰州大学已故教授刘满为代表的许多人认为,这里正是唐代重要黄河古渡口之一的会宁关。另据《大唐六典》记载会宁关是当时全国个边塞关津中最大的渡口之一,其河对面有乌兰关,也有专家推断此地应是唐代会州下属的乌兰关所在地。

据地方史料记载,曾在乌兰津处建有浮桥,以便商旅使团来往过渡。后索桥旧渡被洪水冲毁,新渡口以船渡为主,当时定额船只50艘,每只船有船工约10人左右,即整个乌兰津的船工约有500人,在夏秋两季每天渡河的人达到数千人。这一点,敦煌藏经洞出土之P·2507《水部式鸣沙石室书》残卷记载:“会宁关有船五十艘,宜令所管差强了官检校,著兵防守,勿令北岸停泊。自余缘河堪渡处,亦委所在州军,严加捉搦。”其重要性和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秃发树机能杀秦州刺史胡烈于“万斛堆”,败凉州刺史苏愉于金山,“尽有凉州之地,武帝为之旰食”。这个“万斛堆”正是北城滩附近的永新论古堆,这次战争就是以乌兰津渡口为背景打开的。

另据《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记载:“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南凉秃发缛檀以马三千匹羊三万只献于后秦姚兴。姚兴遂任秃发缛檀为凉州刺史,召原刺史王尚回到长安。平凉郡亦归南凉。三年,匈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侵扰河西、陇右。十一月赫连勃勃率二万骑击秃发缛檀,至于枝阳,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余口,牛马羊数万而还。秃发率众追击。部下焦朗献计说‘勃勃天子雄健,御军严整,未可轻也。不如从温媪围北渡趣’万斛堆\‘阻水结营,扼其喉咙。百战百胜之数也。’秃发缛檀不听,引兵追击。勃勃与阳武下峡凿凌埋车以塞路,勒兵逆击濡檀,大破之,追奔八十余里,杀伤万计,名臣勇将死者什六七。”这次战役其实双方还是围绕乌兰津和白渡展开的。

不仅如此,有说另据地方文献记载,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走的路线,也是先过今平川区境内,然后到会宁关过黄河的。1988年,哈思山南麓北滩乡出土一只东罗马时代西方鎏金银盘,也见证了古代中外商贸往来与中西文化交流,地理位置的重要。

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唐代丝绸之路上最繁荣的渡口重镇,北城滩古城堡和乌兰津如今已被历史废弃,远离公路和村庄,甚至少有人知晓,但是走进其中,依旧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伫立在古城堡,我陷入久久的沉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生存环境不断改造、拓展,而恒久的建筑画卷,就成了所谓“历史遗存”。亦如北城滩古城堡,它跨越时空,留存至今,饱含着逝去岁月的信息,成为凝固的历史。由此,我认为走进古城堡,不仅仅是在观看历史的废墟,而更多的是和古人以跨越时空的交流,敞开心灵的对话。

不觉之间,夕阳西下,晚霞给北城滩披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映衬着嫩绿色,显得格外幽静、朦胧,而峡谷中的河水声却愈发轰响。大自然似乎告诉我们,古城也该休息了。

离开北城滩,回首再望,古城又隐而不见。中国的风水选择地形真有奇妙之处。许多名胜古迹远看似在低洼处隐藏不见,而到近前时,则又似乎是周围最高处,甚至有君临一切的感觉。我所走过的陇西堂、芦沟堡,以及北城滩都有此特点。

鉴于时间关系,未做详细寻访,有待续考。

新闻推荐

靖远县地税局积极推进党建品牌建设

靖远讯靖远县地税局积极念好“严、细、实”三字经,着力打造“党建有载体、党务有考核、党员有目标”的党建工作品牌。念好“严”字抓落实。推行“明责、履责、考责、问责”党建绩效管理,落...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