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梦想让荒山变青山 ——靖远籍北大博士贾存勤回乡创业记本报记者 宋秉棣

白银日报 2017-08-15 11:23 大字

十年寒窗磨一剑,跳出农门闯天下,这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也是贾博士的梦想。十年商海育骄才,回乡创业慰乡愁,这是贾博士如今的梦想。

贾博士名叫贾存勤,是靖远县糜滩镇人,现年44岁,北京大学生药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和新药开发数十年,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3项,参与新药和功能食品研发14个,获得发明专利3项;曾任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他,而今又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听上去像是一个轮回,从终点回到了起点。”贾存勤说,这次回乡创业经过了深思熟虑,现在是时候用知识改变家乡了。

为了儿时的记忆:回乡植绿

贾存勤是土生土长的靖远人,糜滩地处黄河上游,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在儿时的记忆里,他常常跟玩伴们翻过一道道山梁、一条条土沟外出玩耍,滑土坡、玩泥巴成了他孩童时期“最温馨”的记忆。

“小时候,光秃秃的黄土梁上没有草、没有树,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风一吹,漫天黄沙,嘴里全是土。”贾存勤说,现在是时候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面貌了。

如今,贾博士又有两个梦想:一是给家乡的荒山植绿,二是让旱区群众挣上钱。为此,2014年,贾存勤放弃了知名上市制药公司近百万元年薪的工作,从发达繁华的首都北京毅然回到家乡靖远县,帮助当地农民用梭梭苗和肉苁蓉种子给荒山披绿,既保持了水土、绿化了环境,又给当地贫困群众送来了“真金白银”。

历经千辛万苦:试种成功

“这是一次非常艰辛的创业,远离妻儿,缺少资金、合伙人退出,同时背负众多非议和指责……”贾存勤说,放弃北京的“金饭碗”,父母和亲戚们曾非常不解,“他们常说‘博士回家种地能有啥出息?’”

2015年3月,最初和他合作的2个合伙人看不到希望,主动退出;女儿、爱人和岳母同时生病,他却不能回京照顾,这让贾博士一度陷入绝境。朋友和家人劝说他就此放弃,但是性格倔强的他反而坚定了最初的信念,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

没有资金想办法凑,技术不成熟继续钻。多少次,贾存勤孤身一人前往新疆、甘肃民勤、内蒙古等种植梭梭和肉苁蓉的基地去考察学习;亲自做土壤、冻土层、苁蓉接种和越冬等数据比对研究;为了种好肉苁蓉,他在无人的大山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天。

贾存勤介绍说,梭梭种植在靖远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梭梭耐寒、耐旱、耐盐碱,生命力极强,肉苁蓉是寄生于梭梭根部的名贵中药材,在年降水量50-200毫米的地区都有种植,靖远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部分干旱山区的沙化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因此,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可以有效利用荒山和撂荒地。“这些植物有‘三不\’特点,不争地、不争水、不争人,也就是说它们对土壤要求低,用水量少,好管护。”贾存勤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多时间的试验种植,2015年底,贾存勤引种梭梭和肉苁蓉试种成功,并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广泛推广种植:效益初现

提起贾博士,靖远县若笠乡的不少农民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务庄稼的好把式。如今,站在若笠乡若笠村的南湾梁放眼望去,翠绿的梭梭已装扮了附近的九道黄土梁。

2016年,若笠乡若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贾科祖把家里的4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了贾存勤。“每亩地每年都有流转费,给贾博士打工每年还能收入24000元,这可挣得是‘双份钱\’。”贾科祖乐呵呵地说。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上图:8月1日上午,白银市第四届运动

上图:8月1日上午,白银市第四届运动会五人制足球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景泰县代表队在2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比赛的冠军,靖远县一队、白银区政府代表队、靖远县二队分列2...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