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起向未来

老年生活报 2022-02-07 08:24 大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迎新纳福、送“牛”迎“虎”,大家怎样过年?老年人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回眸过去的一年,我们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展望新的一年,又有什么心愿?

带着这些问题,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和其他新闻单位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和抒写下了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和最普通的群众,捕捉这个春天里的团聚、祝福、期盼和坚守。

年夜饭吃两顿 婆家娘家两兼顾

“春节回谁家过年”的纠结问题在我们家从未出现过。今年是和老公结婚的第十个年头,我们依然是年夜饭吃两顿,婆家娘家两兼顾。

在大多数人心里,过年回男方家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我老公特别支持在双方父母家吃两顿年夜饭。毕竟,父母都不容易,都盼着儿女团圆。

婆婆家年夜饭吃得早,奶奶今年已经90岁高龄,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17时,年夜饭提前开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席间,大家通过网络,跟远在北京、济南的亲人“视频拜年”。

随着20时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我们转战第二场,从婆家到娘家。妈妈家从奶奶那时就留下的老传统,年三十的晚上,晚饭照旧吃,晚饭过后包饺子准备年夜饭,21时左右,才正式开始年夜饭,这也正好跟婆婆家的时间交叉开。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过年回谁家”有了更加多元的答案。家和万事兴,春节怎么过是夫妻间、也是家庭间的一种默契:“只要把 ‘家’放在第一位,万事都好说。 ”

记者 许瑶

生日恰逢春节 感受双倍快乐

当春节遇上生日,会增添许多欢乐与温馨。2018年大年初四,在家人们的热切期盼中,小硕宝出生。正月初四,也就自然地成为两亲家一起为小寿星庆贺生日的团聚时刻。

初四一大早,小寿星就收到了爷爷奶奶的生日红包,爸爸妈妈的生日礼物,家庭微信群也不断传来生日祝福声。穿新衣戴新帽,驱车40分钟回娘家,“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哥哥们过年好! ”“小寿星过年好,生日快乐! ”“亲家新年好”,新年的喜庆与生日的欢乐交织在一起,一时间屋里热闹又温馨。

其实,我是一个“远嫁的姑娘”,“爸妈,过节回不去了,你们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挂断电话的那一刻,眼泪总会瞬间夺眶而出,而父母那句“我们在家一切都好”成了女儿深深的愧疚和牵挂。幸好,现在父母搬来和我们一起居住,吃上一顿团圆饭,也就不再那么难了。 “国家鼓励儿女和父母就近居住,我们家体会到了切实的幸福,儿孙围绕身边,这样的日子,有目标,有奔头! ”爸妈的幸福溢于言表。 记者 尚美玉

新风传遍乡里 孝德温暖人心

今年春节回老家,家乡的变化,让人感觉“很不一样”。

与邻居们闲聊时,这样一个消息让我深受触动,镇上一家化工企业已经连续三年为全镇70周岁以上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发放1000元过节费。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这1000元的“红包”对他们来说,是意外之喜,也是暖心之举。 “村东头的大叔家老两口都能拿到这笔钱,真能过个好年。 ”“比自己家孩子给的都多。 ”提起此事,大家纷纷称赞。

另外,这个春节“静悄悄”。在回老家之前,舒克、贝塔就跟姥爷“预约烟花”,可是姥爷的回答让哥俩有点小失望,“今年买不到烟花了,老家不让放烟花爆竹。 ”说实话,当时,我不太相信,毕竟乡下和城里不同,老百姓对传统年节仪式的要求更强烈一些。然而,现实很快“打脸”,往年来说,除夕当天早晨就应该是鞭炮齐鸣了,可是外面却安静如常,大年初一早晨起床,想着自己睡了一宿的安稳觉,才猛觉“禁放鞭炮”是真得“禁”住了。本以为鞭炮难“禁”,谁知乡亲父老十分给力,告别噪音、狼藉,春节一片“静好”。 记者 崔佳佳

山村里的“亲情直播间”

“妈,你看,奶奶给我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 ”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良村镇亩元村,8岁的刘依菡对着装在三脚架上的手机转了两圈。

屏幕里的刘建国夫妇眼圈有些泛红,他们在广州务工,今年因工作原因不能返乡过年。年迈父母用的老人机没有视频聊天的功能,于是他们找上了当地村干部。

亩元村村支书刘明介绍,为了帮助在外游子缓解对亲人的思念,当地专门组建了亲情连线微信群,村干部在群里“接单”,然后带着手机、三脚架、专用信号卡等前往村民家架设“直播间”。

亩元村梨树坑组的村民刘志明因疫情留在务工地杭州就地过年。家中84岁的老母亲成为他放不下的牵挂。于是,刘志明拨通村干部艾金兰的电话。艾金兰在亲情连线需求登记表上做了详细记录,并立刻筹备代购年货和亲情连线事宜。

到了约定的日子,艾金兰和同事提着米、油、肉等来到刘志明的母亲家。更令老人开心的是,村干部带来的设备让她和儿子实现了 “云团聚”。“在外面不要太劳累,多买点吃的,我在家很好,不用担心……”在老母亲的叮嘱声中,刘志明终于放下心来。 熊家林

“战疫”中的特殊春节

“清蒸鱼、红烧鸡翅、五香牛肉……都是孙女爱吃的菜。 ”大年初一,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永兴路的一个小区里,61岁的方仙姣穿起围裙在厨房中张罗晚饭,不时回头看看4岁的小孙女佩佩。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告,从1月31日16时30分起,对富阳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村道、轨道交通、水路等实施交通管制,人员、车辆实行只进不出。

方仙姣所在的小区属于管控区,但她说在家很安心。“年前家里就购买了不少物资,除夕开始政府每天送来大礼包,牛肉、白菜、土豆等一应俱全,连生姜、大蒜都考虑到了。 ”

“方氏私房菜单”背后,是当地物资保供的努力。据统计,截至2月1日21时,富阳区各类物资保障充足,粮食储备近3万吨,蔬菜近3.7万吨,冻猪肉310余吨,水产1200余吨,已向封控区、管控区发放物资1.2万余份。

“佩佩爸爸是派出所民警,妈妈是医院呼吸内科护士,现在都在一线。 ”方仙姣说,孩子由她带,儿子、儿媳很放心。

每天晚上,方仙姣给佩佩洗完澡哄她上床,祖孙之间总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奶奶,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 ”“因为疫情,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

气温零下的卡点、昼夜运转的医院、严阵以待的管控区,一场疫情将一家四口分隔三地,却隔不断爱和希望。 “我很理解儿子、儿媳,这是他们的工作,一切付出都是为了让富阳静下来、好起来。 ”方仙姣说。 马剑

敬老院里的春光晚照

阳光照在敬老院的大院里,66岁的华利春拉着二胡,享受着这惬意的午后时光。座位另一边,73岁的柏岳山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杂志,不时有老人笑呵呵地从外面置办年货归来。

2018年,华利春搬到了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中心敬老院。除去全方位“保姆式”的照料之外,华利春还收获了新的“兄弟姐妹”。柏岳山是这家敬老院的“元老”,也是华利春的“老哥”。老哥俩时常就某些话题聊聊天、斗斗嘴,这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而整个敬老院也成了一个大家庭。

“谁要是生病住院,不仅有工作人员专门照料,我们也都会自发看望,互相帮助。 ”华利春说。

寺滩乡中心敬老院院长张杰祖告诉记者,这里成立了 “住户委员会”,从老人中选出代表,负责监督指导日常工作。 “将心比心,我们照顾他们就和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毕竟谁都会有老的一天。 ”

过年了,食堂做了华利春最爱吃的肉包子和饺子,他也许下了自己的虎年愿望:去北京旅游。 “咱也去天安门看看。 ” 崔翰超

新闻推荐

“红色驿站”暖人心 景泰县中医医院开展温暖就医行动工作侧记

特约通讯员吕长亮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工作方针要求,景泰县中医医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