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背鼓子舞:曲足击鼓舞盛世
本报记者 吴秀娟 张怡然 文/图
曲其一足,击鼓歌舞。强奏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雄浑;轻奏时,犹如春雨滋润禾苗。舞者依着阵形,边打边舞,看得人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这便是流传于景泰县寺滩乡一带的背鼓子舞。
景泰背鼓子舞蜚声省内,与兰州的太平鼓、天水的旋鼓、武威的鼓子被誉为“甘肃四大名鼓”。背鼓子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舞脱于商羊舞。东汉王充《论衡·变动》云:“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曲其一足起舞矣”。人们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模拟商羊鸟曲其一足,击鼓歌舞,果然普降大雨取得丰收。这种模仿商羊鸟求雨的动作与传统的祭祀仪式逐渐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背鼓子舞。独足着地跳动,也成为背鼓子舞表演当中的灵魂动作。
鼓是精神和力量的象征,隆隆的鼓声节奏明快、撼人心魄,提足击鼓、行走击鼓、原地击鼓、横移击鼓、虎跃击鼓的舞者相互穿梭跳跃,每打六环一阵,唱一阵,打一阵。每打一阵要唱一个谚歌(即兴演唱的谚语歌词),唱有八卦阵图词:“八卦之一乾为天,天有三奇大无边,日月星辰在此间,风雨雷电是自然……”鼓声震天动地,舞姿狂放恣意,形成纷繁复杂、急遽热烈的鼓舞场面,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如闻刀枪撞击、铁骑突奔,如见将士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强大气势,催人奋进。
每年的正月十五,景泰县寺滩乡的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跳背鼓子舞,祈求平安,舞动新生活,丰富群众精神食粮。这一项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于2015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县寺滩乡九支村村民张保国成为背鼓子舞省级非遗传承人。
儿时的张保国在背鼓子舞的鼓声中长大,青少年时期就追随父辈们演练背鼓子舞,十分热爱,如痴如醉,由一名鼓手成长为总指挥,手把手传帮带,成为整个鼓舞表演的灵魂人物。近年来,他经常和村中长者一起探讨,恢复遗失的古阵打法,即背鼓子舞的表演精华——八卦太极阵。张保国精通鼓、锣、钗全部打击技能和变幻无穷的舞蹈表演艺术,还擅长编撰多种谚歌唱词。
张保国的大家庭有着良好的文艺基因,叔伯、兄妹们都十分喜欢演唱、舞蹈、乐器,张保国笑称:“我们一大家子就能组起一个社火队。”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对背鼓子舞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背鼓子舞伴随着五百年的历史岁月和澎湃的寿鹿林涛,依然回荡在我们耳旁。“希望这项非遗项目可以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学习背鼓子舞。”张保国说道。
说着,70岁的张保国背起鼓,在自家小院里边打边舞,那鼓声扣人心弦,那舞姿仪态潇洒、灵动俏皮,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斌)11月16日晚,全程在白银市景泰县取景拍摄的民国传奇电影《一个父亲》在CCTV6电影频道黄金档首播。据悉,...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