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中的灯塔 访景泰县红水镇泰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国安
金树栋
一位黄土地养育的西北硬汉,历经沧桑,勇立潮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在生他养他的故乡谱写了一曲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他用心血和爱心铺成的征途上,刻骨铭心的不是花环,而是惊心动魄的闪光足迹。
1964年,王国安出生在景泰县红水镇林昌村。在他童年的时候,父亲由于一场意外工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压在了常年多病的母亲身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仅8岁的王国安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过早的承担起家中的重担。14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能料理家务的能手,地里的农活样样会干,闲下来时抽空自学一些技术知识,经常是四处奔波,早出晚归,吃尽了苦头,也长了许多见识。1989年他以超人的勇气和胆略,承包了永昌电厂的室内装修工程,从此走上了创业的征程。1994年,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兰州再次创业,在那里一干就是五年。在他事业有成的同时,王国安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2005年他又成功承包了景泰县红水中学食堂,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红水中学食堂在他的管理下,师生满意,受到了县领导多次表扬。在2006年景泰二中食堂承包投标竞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一举中标,获得了景泰二中三、四千人吃饭的食堂的承包权。承包后,他对食堂的硬件进行了大力改造,从而使景泰二中的食堂成为了一个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标准化餐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伴随着王国安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他还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1994年,他在兰州遇到了一位面黄肌瘦的少年权胜军,经过攀谈,他得知权胜军因家庭贫寒,多年流浪在外,想到自己童年时,一种强烈的同情心促使他收留了这位流浪少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待权胜军比自己的亲生子女都要好,使这个长期流浪在外的少年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在西泉乡陈庄中学承包食堂时,他得知一位叫葛建宏的孤儿因无人照顾,面临着辍学的困境时,他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让葛建宏在食堂免费就餐,还决定收为义子。在红水中学有一位叫宋玉栋的孩子,因母亲残疾,家境贫寒,小学辍学后在家干农活,王国安得知后,第三次动了慈父心肠,亲自上门说服家长,领着孩子上学,还主动承担了孩子上学及生活的全部费用。王国安情系家乡爱心满怀,只要遇到困难群众,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王国安帮扶贫困家庭达800多户,送衣物达50多吨,资助困难学生54名,收养了4名孤儿,支持公益事业达300多万元。
2015年红水镇党委任命王国安为泰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泰安社区没有户籍人口,所住405家商户都是来自附近5省12县11乡镇,有驻镇单位36个,流动人口约3000人。从上任伊始,在镇党委“党委领导、政府管总、中心主战、村级主建”16字工作思路的指引下,他雷厉风行将泰安社区打造成了红水镇的中心花园。2020年借助白银市人居环境改善“四抓四促”专项整治东风,按照红水镇“一心四带、一村多元”的总体思路,大力改造提升小城镇总体形象,建成三角花园2处、完成拆违治乱280处、清除顽疾4处、打造42.63亩环城林带,真正实现了魅力城镇建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改造提升的漫长过程中,王国安忍辱负重,面对指责和谩骂,面对曲解和误会,他曾想过放弃,但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一次次地提醒他——坚持才是胜利。他说:“我很委屈,但我很自豪,我是红水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家乡,我相信所有的不理解终会消散。”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责任,“五盯紧五整改”是给贫困的最后通牒。面对兜底保障这个艰巨的脱贫任务,王国安又一次踏上了挑战之路。他说:“我是党员,我是党支部书记,如此重任,我不上谁上。抓好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每个党员都须尽力,而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我的‘老爹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作为红水中心敬老院的负责人,他亲自带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种粮食、搞养殖、学写字、唱红河......打破了单纯依靠政府模式,创造出了“依靠自身发展,不给政府添乱”的脱贫新思路。如今的红水中心敬老院已由最初只供养的2位老人发展到涉及6个乡镇的29位老人。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爱心慰问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爱,因为关爱而圣洁;心,因为感恩而永恒。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王国安诸多的善举,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吸引了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爱心活动中来。他所做的这一切都铭刻着他太多的记忆,点亮心中的灯塔,也折射出这位农家子弟扎根于红水这块土地的闪光足迹。
新闻推荐
在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上百台计算机荧屏闪烁,工作人员正在对星、箭、地面设备进行联调联试。34岁的刘生雲正聚精会神...
景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景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