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上高山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记

玉林日报 2019-09-13 07:59 大字

人们在甘肃农垦条山集团农场的地里收获马铃薯。

一位当地村民赶着一群羊行走在景电一期工程管道(左)和二期工程干渠之间(8月30日无人机拍摄)。

景电一期工程总干一泵站(8月30日无人机拍摄)。

景电一期工程总干一泵站及管道(右)和二期工程总干一泵站及干渠(8月3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当万里黄河流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时,一部分黄河水不再滚滚东流,而是跃上700多米的高山,流向绵延数百里的山间平川 景泰川。

让黄河之水跃上高山的,是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滔滔黄河水通过泵站,经过管道,淌过渡槽,穿过隧洞,越过山丘,流进千年荒原。如今,景电工程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20万亩,成为灌区50万人生存致富的依靠、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和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

景泰川位于甘肃、内蒙古、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带,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在景电工程展示厅,一张当地人期盼水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在景泰川,有100多个村子的名字与水相关,有众多小孩的名字与水有关 赵望水、陈盼水、冯想水……

1969年10月,景电一期工程在黄河西岸拉开序幕。历时5年,由13座泵站组成、最大提水高度达472米、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的景电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黄河之水犹如生命之源,润泽着景泰川。1984年7月,景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十年奋战,泵站达30座、最大提水高度达713米、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的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黄河水最高越过700多米的山坡,流向田间地头。景电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20万亩,累计生产粮食96亿公斤,经济作物39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3亿元,是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4.9倍。

“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景电工程,让过去的荒原变成了粮林丰茂的米粮川,1995年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的启动,更是在大漠边缘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据新华社兰州9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中华自然奇观 黄河石林,是国家地质

中华自然奇观——黄河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泰县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强旅游核心景区基础...

景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景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