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民心 景泰县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综述本报记者 赵德恒
浇树浇根,扶贫扶心。今年以来,景泰县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治贫治愚”“扶志扶智”,文化扶贫真正成了脱贫攻坚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扶志扶智,提振群众脱贫信心
文化扶贫重在突出地方特色,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135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五星级文明户、标兵户、美丽家庭创建、第二届道德模范、新乡贤、好媳妇、好婆婆等最美人物评选表彰,使典型引领作用日益显著,社会新风、文明风尚正逐步形成。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文化扶贫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着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脱贫攻坚不仅需要物质帮扶,更需要精神帮扶。景泰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和“五个一行动”,把“富脑袋”摆在“富口袋”前面,建成省市级示范点7个、建立新时代讲习所43个、面对面互助组1526个、新时代文艺宣传队103个。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三区”人才培育、“送文化”等活动百余场次。本土电影《面向群众》实现60个贫困村全覆盖免费播放。扶贫题材电影《马莲花开》已完成拍摄,将于近期上映。一批以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弘扬正能量的文化墙、宣传栏,200余场宣讲活动,拓展了文化扶贫阵地,丰富了扶志扶智形式。“乡村飞阅计划”“24小时全民阅读”“书香景泰”等项目的实施也进一步提振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深培厚植,逐步提升乡村内涵
景泰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注入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注重文化融合,彰显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品质。魅力青城、永泰古城、“石头部落·陇中名驿”大水石奓、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龙湾村、集佛教、水利文化为一体的五佛兴水村,无一不彰显着以农耕为魂、以田园为韵、以村落为形、以生态为基的特色文化魅力,无一不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同时,《景泰文学》《景泰群众文化六十六周年》《景泰小曲》等刊物宣传片陆续出版发行、完成编辑录制,进一步厚植了景泰县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现已有景泰打铁花、滚灯、背鼓子、树皮笔画、砂锅制作等省市非遗项目60余项。
文旅融合,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该县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发挥黄河石林大景区龙头作用,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联系甘肃万邦百汇商务公司投资乡村旅游,实施草窝滩镇西和村千合农庄旅游开发建设和喜泉镇大水石奓村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为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地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办农家乐、采摘园,当群演、赶驴的、划羊皮筏子等发展旅游经济,实现增收致富。
“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提升景泰形象的同时,也为群众脱贫致富分了块“旅游蛋糕”。2018年,景泰县成功举办马拉松赛、滑轮锦标赛、健康跑等节会赛事及黄河风情节、遥途民谣音乐节、“畅游石林·慢游乡村”“四月八”民俗文化旅游节、渔园休闲游等精彩纷呈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活动,或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收入。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99.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9亿元。
新闻推荐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郭刚)滑雪场上,今年31岁的农民何春林戴着墨镜、身着醒目的橘红色马甲,站在雪圈道下端,专注地望着远端滑雪的...
景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景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