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领悟医学——记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科主任宁守斌

白银晚报 2018-12-06 11:49 大字

甘肃景泰人,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小肠镜培训中心主任、全军小肠疾病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委员会小肠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疾病学组委员、全军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任职。担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及《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编委。

199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先后获得医学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博士毕业,获消化内科专业医学博士学位。他一直潜心于消化系统尤其小肠疑难疾病临床诊治研究,在消化内镜诊治领域,如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困难消化道金属支架放置术、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超声内镜诊治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针对小肠罕见疑难疾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目前已成为该领域国内领军人物。他开创的多种小肠镜微创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及国际领先水平。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分课题)1项、军队“十二五”重大课题分课题1项、全军“十二五”重点课题1项、“十三五”全军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项、首都特色课题项目多项。获得总研究资助经费超过800余万元。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个人荣获“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并入围“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评选活动,获得优胜奖。因在业界内影响力,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走近科技栏目及健康之路栏目邀请录制健康宣教类节目。2008年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因表现优异荣立军队“三等功”。

开启小肠镜诊治技术的“里程碑”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宁守斌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气囊辅助小肠镜诊治技术的专家之一。宁守斌说:“由于小肠疾病起病隐匿、早期的症状特异性不强且探查困难,既往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是棘手的医学‘黑匣子’。双气囊小肠镜应用于小肠检查是消化道内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一项Meta分析曾报道,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总体诊断率达85.8%,因此,早在2003年,我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该项检查技术。到了2004年,逐步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肠镜下多种治疗新技术。我们开展的这些新技术也是与国外同行同步进行的,有些甚至成为领先世界的原创性技术,从而使我院小肠镜诊疗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原空军总医院在小肠疾病内镜诊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2008年,该院被批准为“全军小肠疾病内镜诊疗中心”,2017年被评选为国内首批“小肠镜医师培训中心”(目前全国仅有3个培训小肠镜培训中心)。2010年,宁守斌教授领衔开展的《双气囊内镜诊治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了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2018年《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及小肠多发息肉气囊辅助内镜微创治疗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卫生科技奖二等奖。

勇攀小肠镜诊治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宁守斌教授率先开展的几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小肠镜诊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气囊辅助小肠镜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小肠多发息肉技术”。对此,宁守斌教授介绍说,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较罕见的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息肉主要分布在小肠,常导致消化道出血、肠套叠、肠梗阻、息肉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在过去,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因反复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而不得不多次接受外科开腹手术,被形象地称之为“拉链腹”患者,部分患者在被动等待中因不幸发生息肉癌变而病故。

宁守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针对PJS诊治现状,我们积极开展了气囊辅助内镜治疗PJS小肠多发息肉的临床研究,并摸索出了小肠巨大息肉分块切除法、小肠内U形反转法切除小肠息肉等原创性技术,攻克了小肠巨大息肉内镜治疗的技术难关。他还透露:“关于这两项技术,我们曾与世界一流内镜杂志《GIE》的主编WallaceMichaelB博士进行过学术交流。他对我们开展的这些新技术表示非常惊讶和赞赏。近期我们又开展了针对少儿PJS患者预防性内镜切除胃肠息肉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绝大多数PJS患者通过在少儿期主动进行内镜治疗,完全避免了外科手术,将原来被动的对症治疗变为主动预防性治疗。这为PJS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方法,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发表论著20余篇。”

据了解,国外报道的PJS病例数最多的一篇文献是对1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的79枚息肉进行了镜下治疗,其余报道都是散发病例。而宁守斌团队目前治疗过的病人多达400余例,文献检索足以证明该项工作在本领域的先进性。

宁守斌教授率先开展的另一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小肠镜诊治技术是小肠金属支架放置技术。对此他解析说:“针对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小肠恶性梗阻患者,我们研究开展了单气囊小肠镜联合结肠镜放置小肠金属支架技术,放置最深部位达到了空肠距屈氏韧带约50至70cm处,并首次成功放置了回肠末端金属支架。”第三项技术突破是开创了世界首例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患者小肠血管瘤内镜治疗术。宁守斌教授详细介绍说:“对于BRBNS患者小肠血管瘤,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可能的治疗方法为小肠移植。针对这一现况,我们在做了充分的临床调研后,对一名9岁的患儿实施了小肠镜下小肠血管瘤治疗术。经过临床实践,我们摸索出了硬化剂注射术联合APC凝固治疗术治疗小肠多发血管瘤的新方法,经内镜治疗后血管瘤几乎全部消失。这名患儿目前血色素水平已经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疗效。该方法为BRBNS患者小肠血管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已经为1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该内镜治疗术,解决了又一项世界性治疗难题,相关内容已经发表英文个案报道,并被SCI收录。”。近期,他们又开创性开展了小肠良性肿瘤的内镜下剥离术(ESD)、小肠脉管瘤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术、小肠狭窄内镜下狭窄切开术等多种新技术。“我们不遗余力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宣传推广这些新技术,努力让更多的患者因这些技术而获得新生。研发小肠疾病内镜下治疗新技术,我们一直在路上。”

常念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经”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或许是对每一位在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最佳写照。然而对于宁守斌教授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深情,每逢回家必谈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宁教授说:“我选择从医,就是因为年幼时母亲因消化道肿瘤去世,落后的医疗技术和条件让母亲没能得到及时诊治,过早离世,每每想起,痛心疾首。从业近20年以来,从象牙塔到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到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工作者,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敬畏,对医学有了新的领悟。深深认识到消化系统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时常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情况。家乡属于胃癌及大肠癌的高发地区,胃肠癌防治方面仍存在严重挑战,一定要建立‘早诊早治’的防治理念,让消化道早癌筛查理念深入人心,尤其呼吁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不愿意再看到因延误诊治而引发的人间悲剧,真诚希望能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宁教授时时密切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尤其关心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情况,他动情地说:“近年来家乡白银市坚持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统领,高质量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引进、培养、奖励重点人才,营造了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领域以引进院士、聘用首席专家为抓手,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白银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定会在院士专家等组成的智库带领下蒸蒸日上。”

新闻推荐

景泰县非遗保护工作有序有效

景泰讯(特约通讯员石延荣)近年来,景泰县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申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了比...

景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景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