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河上空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黄河段验收纪略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5-23 01:06 大字

本报记者李明娟通讯员尹岚

东西横跨神州大地,全长约3324公里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称为世界级创新工程。该工程首次将直流电压提升至±1100千伏,输电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取得的创新突破。

5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迎来竣工投运前的高空走线验收。

在这里,黄河两岸两塔之间的距离有1100米,负责验收的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员工,要在距离黄河河面200米的高空处“走”过这1100米……

马国强和张海涛是此次横跨黄河的高空走线验收员,他们均是2016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做高空“蜘蛛侠”才一年半,但是其专业能力已经足以胜任此项工作。“我们今天要走过这4713—4710四基塔共三档线,其中一档就是这1100米的跨黄河档,黄河两岸的这两座塔,其中一侧输电铁塔全高96米,另一侧输电铁塔全高84米,落差大、走线强度大,还要克服流动的黄河水带来的眼晕现象……”马国强和张海涛边向记者介绍,边开始检查高空走线验收所需的装备——安全带、加长绳、防坠器等安全工器具……再一次确认无误后,张海涛和马国强开始向上攀登。

防坠器放置在专业轨道中,随着身体的移动而向上滑动……短短20多分钟,张海涛和马国强就已从容站在了90米高的输电铁塔之上。“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导线和间隔棒进行仔细检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缺陷……”大家的对讲机中,时不时传出走线组组长王辉叮嘱的声音。

“高空走线验收员最头疼的就是高温天,头顶上烈日烤,身底下铁塔和导线烘,阳光刺得睁不开眼。出汗只能算是小事情,我们倒希望出出汗,衣服湿了就凉快了。”王辉坦言,“我们在半空中只有一顶安全帽能遮半个脸,而且安全帽卡得紧,头上的汗流不下来,就那么一直闷四五个小时,等完工离开作业区域后把帽子一摘,汗水刷刷刷地往下淌,脖子一圈的衣服得再湿一次……”

据了解,此次跨黄河高空走线检查,是这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肃段1264公里线路中,最具有甘肃地理特点的线路段,也是当时该工程组塔过程中极为困难的一个施工点。

“报告王班,第一档线路一切正常,现在进入第二档跨黄河档……”随着对讲机中不断传来的报告声,高空上马国强和张海涛的身影越来越小,一直都担心着他们安全的现场总负责人杨郭明,紧张的神情也放松了不少。杨郭明告诉记者:“检查内容大到塔材本体、导线、金具构件,小到导线外观齐整度、轻微裂痕、螺栓紧固度、销子松紧性,都要一一过手,手拧到螺丝、眼察过导线才放心。一旦发现缺陷,验收人员会拿出笔和工作簿记录,再掏出相机拍照‘取证\’,以便施工单位跟进处理。同时,高空走线可和咱们平时走路的区别大了。他们要一边高空‘走线\’一边干活儿,眼、手、脚必须齐上阵,脚踩一根,手扶两根,身子前倾佝偻着前行,可谓‘步步为营\’。在百米高空‘走线\’,就像开车,眼睛始终向前,脚劲儿要又准又稳、手扶紧,步子就不可能踩空……”

“高空走线检查在黄河上空已不是首次,但是对于这两名新员工来说尚属首次,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都极具挑战性,看到他们今天的走线状态这么好,我深信他们一定能够本着‘铁塔基基攀、导线寸寸过、螺栓颗颗紧\’的敬业精神,为世界之最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零缺陷\’投运而奉献青春的力量。”现场工作负责人曹彦龙信心满满地说。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走线人员安全前行……验收工作一切顺利。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努力后,负责验收的马国强、张海涛和同事们头顶炎炎烈日、俯瞰滔滔黄河,共穿越包括横跨黄河这一档线在内的四基铁塔、1.982公里输电线路。至此,吉泉线甘肃段跨越黄河电力高空走线验收顺利完成。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促进煤炭、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配置的纽带。该工程作为国家实现西部煤电基地电能直供中东部地区负荷中心的重要电力通道,线路总长3304公里,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其中甘肃境内1264公里,即将全线竣工投运。

新闻推荐

景泰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景泰讯(特约通讯员石延荣)景泰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行动。坚持生态...

景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景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