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魁:一个文化自觉的工作者 □ 方亚儒 文/图

白银晚报 2018-03-27 09:51 大字

朱世魁近照。

刚刚读完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我感慨余秋雨先生能够凭借着考察和研究,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论述。这位令我们景仰的文化学者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中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令无数人模仿,之于我对文化及其文化人的认识重新进行了定位。

现在回到我要写作的题目上来。缘于阅读了朱世魁创作的中篇小说《落叶飘零》,既而关注了后续小说《一块红布》,再到欣赏了最新小说《枪响之后》这些文学作品,景泰县文化馆朱世魁馆长之于我的印象才愈来愈深刻了。他调侃自己的外貌像个体育老师,这样谦和的性情与语言里透露出的文艺气息,着实令人尊敬。

我们了解一个人,单从正面的印象就足够了。一个从骨子里尊重文化并随时为文化的使命动身的人,算是我对他最深的印象了。当我们身边很多做文化的人埋头搜索文献补充自己文作的时刻,他早已经在路上了。我认为他是平凡的,但作为一个文化自觉的践行者和工作者,行走早根植于他的思想深处。景泰这样一个腾格里沙漠边陲的小城镇,已经将自己灵魂的碎片无私地馈赠给了他不停止的步履之中。

用心感受文化

自朱世魁从事文化工作以来,创办、主编《景泰文学》,涵盖了我县包括历史、人文、古迹、民俗等方面的素材,培养扶持并挖掘出了大量写作人才。魏晋诗人陆机《文赋》中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一句,放在此处,恰如其分。他博览群书并坚持文学创作、兼具研究景泰历史文化,作品反映了生态与文化之间的基本联系,生活与理性认知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文字涉及地方题材,接近本土特色。正是出于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与理解,成功筹划组织执导了景泰历史上首部根据乔仲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血太阳》,并参加了“甘肃省电影锦鸡奖”的颁奖盛典。同年又成功导演了我县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赢得了领导和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认同,为丰富景泰群众文化活动铺垫了更宽阔的道路。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文化工作者任重道远。作品的社会效果、艺德等方面都要有所考究。既要突出严谨性,还要有所创新;既要为历史存正气,又要为世人弘美德,同时还要为自身留清名。所以,文化作品的表现力更需要突出文质兼美才能雅俗共赏,才能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那么,对于一个“铁肩担道义”的文化工作者来说,文化自觉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实现就要“走尽天涯路了”。他要通过行走去完成——寿鹿山脉亘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灵秀,五佛沿寺内关于北魏时期的文明信仰,芦塘堡的历史演变,索桥古渡的丝路通道,长城烽燧的风霜雪雨,西路军血泊条山的浩然正气,永泰古城遗迹的岁月印记,黄河石林的鬼斧神工,杨家磨西部自然风光之美,以及新墩湾盛开的马莲花,三眼井古城和一代名将、边塞诗人岳钟琪的英雄事迹……他触摸、亲近,并用心去感受,用脚步来丈量……

我似乎可以想象他离去时的场景,就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想象中的情绪:

一切静止的绿都开始流动了

追随一个庞大的生物群苏醒

并开始奔跑

均匀的呼吸瞬间急促

沉睡了千年或者更久的孤独

更换了属性

已经有人来了不同于往常

当脚步里带有尊重

而非探险

这庞大的——

或绿或土黄色的生命体

主动呈上尘封的竹简

他是用最美的诗句讴歌着他深深眷恋的这块家乡土地:

坐在夏天的窗前

在这里我可以读到一些诗

有的时候我会把啤酒搬到草坡上

在芦苇丛中坐上一整个下午

看夕阳落山想一个人或一件事

或者什么都不想

也许你会认为一句短短的坐在草坡上的自言自语不算是文字,但一个始终以细腻的情感贴近物象的人就显得不同了,他做的是本土的文化,宣扬的是本色的美德。如果说一个文化工作者要图些什么,那便是得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回归道法自然的状态。

行走充实阅历

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更新灵魂,将视野里的惊奇诧异置换为异乎寻常的完善,难能可贵。

我们总在行走,有的时候除了工作,未免显得平庸了。但在路上行走,如果是一种洗礼和沟通的话,一切将显得更有意义。他从一个经济卫士到文化工作者,从学经济法学专业到文学创作,从监管市场到文化软实力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这样的转变和阅历,无疑对他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他这样上路,让他始终有着坚实的脚步。

完善,会使我们更加优秀。我们关注我们的缺点,很大可能就是补充。年龄的限制永远是个借口。他似乎更像一棵钻天杨,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又比钻天杨更早地矗立于土地之上,因为自然的灵魂是人赋予的,而被赋予灵魂的自然恰恰是被人类歌颂的。

那么,某些事物就交由他吧!记得一次交谈——拍摄微电影《马莲花开》引发诸多游人涌入新墩湾,为观赏马莲花扎帐篷、烤烧烤践踏草坡,以致生活垃圾大量丢弃。他深感自责。小小的举动足以触动心灵,让我们受益颇多。我们那么深情地爱着一草一花并久久不能割舍,却忘记了歌颂是最美的保护。对于一个文化工作者能如此热爱自己家乡的这块土地,实属难得。

对照他的文化工作经历:申报景泰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电影《血太阳》,主编《景泰文学》、导演首届春晚、举办全民“创城”朗诵读书大赛等,足以说明他始终能够为这个地域文化营造有利于文化创作繁荣的良好生态环境。我看到文联采风活动中一张关于他与一位牧羊老人攀谈的照片,亲切而充满笑容。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来说,能够接地气并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和心愿,自觉与百姓同呼吸、心连心,便是文化自觉的践行者。

他应当是我们值得尊重的文化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坚守无疑是寂寞和孤独的。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人生的三种境界,他必然经历了一些了。他经常会说自己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我们更相信他自己所说的:总是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自己是世界上最无知的人一样,或许当他关注与自身完善的同时,我们必然感谢他对我们这个地域文化氛围的着力创造,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塑造以及对县域文化生态和大环境的影响及改变。

爱好诗书热爱生活

在与他的接触之中,他的身上始终充满着文人特有的谦逊之气。无论是举止言谈,还是探讨某个观点,都会散发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气质。这一点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特质。无论是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还是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景泰作家协会主席的诸多头衔,对于他来说,我始终觉得他就是个文化人最适合不过了。他有诗人般的文化气质,最重要的是他有热爱文化的热情、自觉和担当。

一个人身上散发的气息有多种,但文化的气息则不同。他爱好诗书并热爱生活,具备诗人独特的气质,这对他从事文化工作必然是有指导价值的。说到他的谦逊,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总是在做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情,所以他就有担当和魄力。我们称他为文化人,他并不太认可,更多的时候他只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在文化界只是个新人。或许如他所说的,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比起他为景泰县文化事业做出的奉献,这些缺点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仍然是他阅历的补充,人格的完善,是令我们敬佩不已的地方,或者也正是我们与他的差距所在。那么,就让时间和历史说话吧。或者,让他的作品说话。

文末,想起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里的一句话:“我终于蓦然醒悟,发现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人间是非的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说准确一点,要看山河大地所能给予的生存许诺。”

所以,朱世魁馆长在这块土地上的行走,将这寻常的风景变成了我们对一些事物认知的起点和终点,说高一些,那是人性在看待价值和生命这两种事物上的起点和终点,就这些吧!

行走就会有力量,在伸向远方的路上,在那终点或许就是起点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依然坚定地行走在路上……

新闻推荐

人勤春来早 耕耘正当时 景泰县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统筹有序特约通讯员 石延荣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今年,景泰县预计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0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玉米17万亩、马铃薯2万亩、经济林果8万亩、优质瓜菜4.5万亩、中药材8万亩、油...

景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景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