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老阿爸阿维仁的“红色”脱贫曲

白银日报 2018-03-12 09:30 大字

景泰讯(特约通讯员石延荣)阿维仁是景泰县漫水滩乡红溪村村民,今年65岁,是本村枸杞专业种植合作社副理事长、村民代表。近年来,他的枸杞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短短5年时间里,由一个***建档立卡户蜕变为村上的产业示范户、科技带动户,全家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生产生活中,阿维仁团结村上的汉藏回满土等各族村民群众,热心细致地把自己的致富技能和脱贫经验交流给乡亲们,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了景电二期少数民族移民村精准脱贫、自强致富的佼佼者。

1990年,阿维仁一家怀着美好憧憬从天祝县哈溪镇贫困山区迁移到景泰县漫水滩乡红溪村,当时,景电二期灌区建设刚刚起步,全年风沙不断,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全家8亩水浇地,仅能维持4口人的口粮,加之村子周边无工矿企业,无处去打工搞副业,经济收入单一,全家生活依然过得紧巴巴的。屋漏偏遭连夜雨,1995年夏天,阿维仁的次子不幸溺水夭折,阿维仁夫妇痛不欲生,全家生活陷入了困境,由于缺亲少友,阿维仁一家遂产生了重返天祝老家的念头。村两委一班人得知此事后,伸出了援助之手,积极动员热心群众和左邻右舍,一边帮助阿维仁夫妇稳定情绪,一边给予经济救助并帮阿维仁寻找致富门路。

本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枸杞协会会长张宝军主动上门与阿维仁结成帮扶对子,结合阿维仁家经济现状,耐心细致地给阿维仁讲解怎样走适应本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之路。在与张宝军前前后后一周多时间的交流中,阿维仁深切地认识到:这几年家庭经济之所以徘徊不前,主要是自己的生产理念太陈旧,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老路,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

红溪村大部分土地为沙化地和盐碱地,适应种植枸杞,大力发展枸杞产业是该村的一条致富捷径。于是,阿维仁开始跟着张宝军打工学习枸杞种植技术,成了张宝军年龄最大、干活最吃苦的“弟子”之一。白天烈日炎炎,阿维仁跟着张宝军在枸杞地里挥汗如雨地学技术;晚上月光如水,阿维仁一个人在地里不断地回忆重复着白天所学的一招一式。从平地深挖、选种育苗、起垄施肥、灌水防虫、除草修剪、采摘制干等各个环节一丝不苟,严格做到规范标准、熟练自如。到2012年,阿维仁已基本掌握了枸杞的常规栽植方法,算得上红溪村一个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了。

2014年初春,阿维仁被村上民主评定为***建档立卡户,在村两委支持下,阿维仁流转了20亩水浇地,在村枸杞合作社的帮助下,阿维仁充分利用5万元***贷款和自己的1万元积蓄,栽植了20亩宁杞7号枸杞,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红色”脱贫创业史。初夏五月,枸杞花开,满园飘香。一天早晨,阿维仁在徐徐清风中欣赏着自己痴爱的枸杞园,忽然,发现枸杞叶子上有淡淡的油腻,他急忙蹲下仔细一看,枸杞叶子上有零星的小白点,似乎是虫子。阿维仁赶快请来张宝军和其他几位老师现场会诊病情,经诊断:是枸杞土虱病。阿维仁买来了硫磺悬浮产剂、吡虫啉、克螨等农药,张宝军教阿维仁把农药配置合适后,及时喷打,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阿维仁深信勤能补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天黑夜在枸杞地里除草、剪苗、浇水、施肥……不停地劳作着、呵护着,像“红宝石”的守护神。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阿维仁体重减轻了11斤。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当年,枸杞喜获丰收,看着院里晾晒着的一床床红宝石般的枸杞,阿维仁心里无比欢欣喜悦,平均亩产550斤左右,纯收入9.8万元。年底,在红溪村村民大会上,藏族老阿爸阿维仁光荣脱贫,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本人成为全漫水滩乡***建档立卡户中脱贫周期最短的一人。

阿维仁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在五十多年人生拼搏中,先后在天祝的大山里挖过“黑金子”,哈西的山沟里淘过真金子……都没有挣来钱,反而累下了一身病。只有这近五年的枸杞产业,才使我全家彻底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乡亲!

目前,枸杞已成为红溪村的主导产业。该村也成为景泰县枸杞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家家户户建起了标准化晾晒大棚……全村事业红红火火、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新闻推荐

景泰三年内将新建和改造公厕316座

景泰讯(特约通讯员曾振强)景泰县把“厕所革命”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计划2018-2020年在城乡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316座,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景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景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