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会宁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加法模式综述本报记者 吴晓 通讯员 牛丽娜
今年以来,会宁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引擎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乡村建设”“党建+基层治理”等模式,推动党建链条与“产业链”“发展链”“治理链”等多链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党建链+产业链” 翻开富民产业新篇章
会宁县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契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沿着产业链条开展党建联建,组建产业链党组织,培育产业人才队伍,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优势,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三链建设”,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和“光彩会宁行”行动,打造乡村党组织+产业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一核多元”基层治理共同体;实施产业党建强村富民工程,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建设藜麦、食葵、西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富硒功能农业基地10万亩;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链主”企业,打造肉羊、肉牛、瓜菜等10个10亿级全产业链,打造富硒产品、即食食品、农业旅游产品9个,以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内核动力”;通过人才围绕产业聚、服务紧跟产业走的方式,全面落实人才服务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党建链+发展链” 焕发乡村建设新容颜
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实现特色老区振兴为目标,沿着发展链条突出党建创新,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三大革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工作优势,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面推行“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完成66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整治农村环境问题986个,创建省级“清洁村庄”118个,改建农村户厕2.8万座。建设“聚集提升类”村庄114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9个、“城郊融合类”村庄16个。全面开展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统筹开展“五整五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以推进“红堡子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全面优化村庄布局,着力把会宁打造成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先进县。
全县按照“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战略定位,以农耕文化和乡村记忆为主线,先后打造了“谷仓·田家坪”“杏花村·厍弆”“神秘药谷·杨崖集”“战地黄花·大墩梁”等一批本土人文色彩的乡村旅游品牌,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县”“美丽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名县”和“美丽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名城”。
“党建链+治理链”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的路径方法,促进乡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通过担任“网格长+党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充分融合“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确保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服务管理扎根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重点工作落实在网格,推进“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依托会宁干部学院、县委党校、乡镇培训资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活动站(所)等阵地,扎实开展乡村党组织换届后党员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培训。
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建设“田间学堂”,开展“院落党课”,积极推广“河畔好声音”先进做法,利用“会宁融媒”等融媒体平台,广泛建立学习微信群、线上会议室,开设“云端课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党的声音。全面推进“雪亮工程”,积极推进德治教化,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出台“红黄黑”榜打分制度,按照分数段排名红榜表扬、黄榜警示、黑榜批评,倒逼村民服从管理,分享和谐社会价值红利,真正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常琦彪)会宁县会师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春节过后,会师镇广泛发动党员、...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