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健康扶贫目标的“底气” 甘肃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

甘肃日报 2020-06-01 01:35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县级医院病人少,群众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这曾是甘肃省贫困地区群众看病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甘肃省揪住“让基层医院看病”这一“牛鼻子”,在健康扶贫中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让基层医疗机构动起来、强起来,把病人留在基层,切实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

“把病人留在基层”

就近看病,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根本所在。

为了把病人留在县域内,甘肃省从2014年起,开始在定西市平凉市、会宁县试点运行分级诊疗制度,分别确定了100种和50种常见病、多发病限定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诊治,越级诊疗患者新农合资金原则上不予报销。

随后,分级诊疗制度在全省推开,省卫生健康委明确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级医疗机构负责的病种,分级分工,严格转诊。

甘肃省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省级医疗机构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市级医疗机构负责150+N种常见大病、县级医疗机构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乡级医疗机构负责50+N种普通疾病”的按病种分级分工制度,严格执行转诊。同时,各地加强病种动态管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10个、5个病种,深度贫困地区每年增加20个病种,倒逼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临洮县洮阳中心卫生院是一家乡镇卫生院,近年来该医院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据院长张正文介绍,我们能够治疗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只有部分危重病人才需要往上级医院转诊。

张正文说,由于是乡镇卫生院,群众到我们这里看病,起步线低、报销比例高,“像一般腰腿疼、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常见病,在这里住院治疗,花费也就五六百元,但是如果在县级医院住院,一般都要一千多元。”

分级诊疗制度把病人留在了基层,近年来,洮阳中心卫生院的病人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的住院病人达到七八千人。

“县医院要能看病”

分级诊疗把病人留住了,县级医疗机构得能“接住”病人。近年来,甘肃省出台一系列举措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为了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在县级医院就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危重患者赢得向上级医院转运救治的机会。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县级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个重点专科建设,共投入1.875亿元实现了75个贫困县重点专科全覆盖。(转3版)

新闻推荐

会宁新模式为脱贫再添“牛”气本报记者 王鹏程

肉牛养殖一直是会宁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近几年,会宁县与北京雄特牧业合作,实行“4225”和“15558”筹资引种模式,签订...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