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票”几十年,七旬老人在家门口办门票展 让门票“说话”讲述背后动人故事

天府早报 2019-09-11 03:08 大字

刘才庚收藏了杜甫草堂各个时代的门票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

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一场特别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展览的策展人是今年70岁的刘才庚老人,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收藏门票,从上世纪50年代的杜甫草堂到80年代的各个旅游景点,再到如今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门票;从最初的一张一张开始,到现在的三万余种各个类别。他认为,“展示门票,用先进民族文化激励观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收藏家的责任!”此次在家门口举办这样的展览,刘才庚说,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让这些“宝贝”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上网搜集资料,去图书馆查找文献,挖掘更多信息,让市民了解更多门票背后的故事。

用20个页面图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和建设情况

9月7日,天府早报记者来到刘才庚位于高攀路的家。走进去,只见整洁的屋子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他搜集的门票。有的已经粘贴装裱好,有的还只是有序地重叠着,或在柜子顶上,或在茶几下面……“最近有点儿忙,好多门票都还没来得及整理。”刘才庚一边说着一边将最近忙活的大事展示给记者看。

只见刘才庚大包小包地抱出了一叠已经装订好的门票,这些门票已经编排成册。“这些门票之后会在四川省博物馆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收藏品展览’,到时候欢迎你们都来看哦。”他开心地介绍着这些即将参展的门票。记者注意到,这些门票不乏《天安门成人参观票》《天安门中小学生参观券》《红色记忆——从“南昌起义”到“开国大典”油画经典作品展纪念券》《中国北京旅游纪念券》等。“这些是第一板块,接下来还是关于国家建设方面的门票,比如三峡水利工程、武汉长江大桥等等,这些伟大的工程都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既要通过门票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更要体现出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经过精心筛选后,刘才庚用了20个页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为了此次展览,刘才庚提前了很久搜集票据和其他相关信息,为的就是让大家来参观这些单一的门票的时候,能够知晓它们背后更多的关于祖国发展建设的经历和故事。刘才庚说:“我更希望大家感兴趣的是每张门票背后的故事,我还为这次展览专门写了一小段开栏语,赋予它们更多的内涵。”

搜集门票源于爱好

想讲述背后故事给更多人听

“我收藏了很多,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年,除了中国,还有许多国外的。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美国的白宫、日本的名古屋……世界各地的我这儿也有不少。”刘才庚除了收集门票,还会花很多时间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找文献,挖掘门票背后的故事,了解它们曾经的历史和文化。

刘才庚拿出一张上世纪70年代末,面值5分钱的南京长江大桥参观券,与同时代其他门票相比,这张参观券上有了明亮的色彩。“南京长江大桥刚建好那个年代,5分钱是可以买几个锅盔的。当地人基本都舍不得花钱去参观,外地人从那儿经过,又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景点,因此市面上留存的这种门票就非常少了。”刘才庚说,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全国上下欢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了现实,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桥梁建造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作,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独立自主展示智慧才能的象征。听着刘老这样的讲述,不免让人热血沸腾。“我发现一张门票略显单薄,于是后来我又搜集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电梯票和桥头堡参观票,面值从五分、五角到五元钱不等。”这样一来,一个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故事就非常完整了。

刘才庚说,全国门票搜集协会不少,但是大多都仅限于门票搜集本身,或者用来展览交流,或是用来交易收藏。他更希望的是讲述门票背后的故事给更多人听,特别是青少年,希望他们在轻松参观的同时,能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常逛市场“淘宝”

最珍贵的是用蝴蝶标本做的

刘才庚收集门票,最开始只是为了留作纪念。1985年,在西安华清池游玩时,刘才庚第一次有意识地将门票留了下来作为纪念。“那会儿出去旅游一趟还是多洋气的事呢,为了记住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我就会把去过的地方的门票收起来。”一张、两张、三张……慢慢地,刘才庚的门票越来越多。

刘才庚收藏的最为珍贵的门票,是1997年之前南京蝴蝶博物馆的门票,当时有朋友告诉他这个门票即将发行,他就立刻请朋友帮他预定了。说到该门票的特别之处,刘才庚告诉记者:“这个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门票是用真正的蝴蝶标本做的,全国一共只发行了100套,每套100张,收集齐100张会赠送1张特别票。我当时买成500元,现在市场价值约8000元。”记者看到,这套门票非常精美,100张门票分别是100个不同品种的蝴蝶,这些蝴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

为了收藏门票,逛市场“淘宝”是经常的事,刘才庚通常都是清晨5点就跑到早市去淘旧门票。“‘淘宝’就是这种感觉,好多时候都是打着电筒在那儿找啊,寻啊。早市那里聚集了一群二手书商,那些旧书里偶尔能找到几张旧门票。”刘才庚说,到后来他发现,有和他一样习惯的人还不少,大都会去淘夹在旧书里的门票。于是,即便天气再冷,只要一听到旧书商说有“新货”,刘才庚就来了劲儿。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刘才庚又收获了一批宝贝,是十张1952年杜甫草堂开馆时的连票。“门票上印着‘团体门票,每票一千’一看到这个我就很激动。我父亲原来就在草堂工作,小时候我也经常去,所以对这儿很有感情。”至于为什么票面上写着“每票一千”?刘才庚解释道,“那时人民币还没改制,一千元相当于改制后的一毛钱。”这一套整票充分体现了上世纪50年代旅游景点门票的时代风貌。当时对方要价200元,对于下岗后每月仅300元的刘才庚来说,买下它得下多大决心啊。心 声

门票虽小 时代背景最值价 大国小家做见证

在刘才庚家,几十本厚厚的文件夹,按照时间、地点、主题分类,是他“玩票”几十年的成果。他说,不管是名胜古迹、山水风景,还是博物馆和艺术宫,它们正随着历史的进程一点点变化。“如果门券不能实现它的社会效益,就是废纸一堆。”年近古稀的刘才庚老人感慨道。

几年前,刘才庚开始着手用门票的形式整理“成都大轰炸”“时代楷模”“不朽的丰碑——长征”等专题,他将门票的收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在社区、军营、机关单位和学校等地多次举办了主题展览,为市民带去了门票的知识和故事。以“不朽的丰碑——长征”专题为例,该专题以红军长征的时间为顺序,从江西于都出发,到甘肃会宁结束,先后排列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几百个点位的门券,观众通过这部专题就对红军长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说起现在的电子票务,有人说现在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纸质门票了,那以后不是没有机会收集门票了?那这样的收集还有意义吗?刘才庚回应说,门票的收藏具有“文化自信”价值。“门票里的知识很多,地理、人文、经济,什么都有。”刘才庚说,收藏门票的经济价值其实并不高,对他来说,门票中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才是最有意思的。

他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门票里藏着过去,更包含了对未来的期盼!”最开始

1985年,在西安华清池游玩时,刘才庚第一次有意识地将门票留了下来作为纪念。“

最珍贵

是1997年之前南京蝴蝶博物馆的门票,当时有朋友告诉他这个门票即将发行,他立刻请朋友帮他预定了。这个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门票是用真正的蝴蝶标本做的,全国一共只发行了100套,每套100张,收集齐100张会赠送1张特别票。

最激动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刘才庚又收获了一批宝贝,是十张1952年杜甫草堂开馆时的连票。当时对方要价200元,下岗后每月仅300元的刘才庚,一咬牙买下了它。

新闻推荐

9月1日晚19时30分,《壮丽70年

9月1日晚19时30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赴甘肃会宁主题采访文化文艺慰问活动在CCTV-3综艺频道播出...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