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是个红军娃
在甘肃会宁县城,有一户姓魏的人家,在东山自己的祖坟旁边,却埋着一个不知姓名的14岁的红军娃,每年清明扫墓时,爷爷魏鸿儒便领着自己的儿子魏煜、孙子到自家的祖坟地给自家的先人上坟,也像先人一样给这个14岁的红军娃按照当地的风俗焚香、点纸、洒酒祭奠。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儿子魏煜每次祭奠红军娃都很虔诚,可孙子长大后却提出了疑问:自家姓魏,祖坟地旁却埋着个红军娃,爷爷每年清明节都让大家像祭奠先人一样祭奠这个红军娃,到底是为啥?
爷爷魏鸿儒见孙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认识、思考,便在这年清明节上坟时向孙子们讲述自家的先人是个红军娃的故事——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了大会师,结束了长征,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国民党军飞机经常袭扰轰炸,他们把目标重点选在驻有红军总司令部的会宁县城。
10月9日这天上午,风和日丽,会宁县城的大街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街道上到处飘扬着红旗,南门上还搭起了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简易彩门。几个小红军战士在街上一边哼唱着刚刚学会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合歌》,一边刷贴着标语。
住在县城东关的贫苦市民魏鸿儒像往常一样,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前往设在邢家台子邢家大院里的红军总司令部,不时和街上的红军战士打招呼。魏鸿儒是个读书人,红军攻占会宁县城后,他主动来到总司令部,帮助驻扎在此的红军警卫连队抄写文件、撰写公告、书写宣传标语。
大约10时左右,小魏煜跟随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离县城西门不远的一条街上,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敌机袭来的轰隆声,小红军战士扬起手大声喊道:“快躲开,飞机要投炸弹了!”街上的市民们听到喊声,立即散开,隐蔽起来。可是年幼的魏煜还在街头玩耍,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来,落在了街头,就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有一位小红军战士飞身而出,将小魏煜扑倒在地,护在身下。一阵硝烟过后,孩子得救了,小红军战士却躺在了血泊中。魏煜吓得哇哇大哭,右手指头被炸掉了两根,朱德总司令闻讯赶来,抱着已经牺牲的小红军战士悲痛地说:“他是我的小老乡啊,今年才14岁,12岁就参加了红军,他的父亲、哥哥都死在了国民党的屠刀之下,母亲在给红军运送粮食的途中,饿死在路边的草丛中了!他们一家人都为了革命牺牲了,他可是个独苗啊,没想到却留在了这里。”这时候,魏煜的父亲魏鸿儒也跑来了,他从朱德总司令手中接过小红军战士的遗体,泣不成声。
为了报答小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魏鸿儒决定把他埋葬在自家的祖坟旁边,并立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的清明节,魏家人在祭奠祖先的同时都要把小红军战士当作先人来祭奠,以表达对小红军战士的感恩和纪念之情。
魏鸿儒向孙子们讲完这个故事,便深情地对孙子们说:“你父亲魏煜的命是埋在魏家先人坟旁边的这个14岁不知姓名的红军娃救下的,咱们家和红军血脉相连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之常情!所以,你们长大成人后要永远守着红军的魂!”
魏煜有3个儿子,魏鸿儒分别给孙子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魏长征也有3个儿子,魏煜给他们分别起名国强、富强、民强,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记住为了“国富民强”而进行长征的红军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为了感恩,当年只有6万人的会宁人民向红军捐出了500万担粮食,“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为了感恩,会宁人民和魏家人一样,把长征期间牺牲在会宁的红军将士每年清明节都像先人一样进行扫墓祭奠。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与长征精神,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座小城里并被承继延续了下来,从而让我们更深地领悟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胤凌
新闻推荐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白银市交办第三十三批信访问题情况
本报讯(记者李琼)8月22日,白银市接到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群众环境投诉信访问题2件,其中涉及会宁县1件,白银...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