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曾是“八办”馆长女儿曾是讲解员 一家两代人 传承红色精神
谭丽讲述父亲当年的经历本报记者 代泽均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之“70年家国·光阴的故事”专题报道。
本报记者将采访普通市民,通过他们深情讲述70年来社会及家庭生活的巨变和精神传承。从一个个家庭具体物件、情节的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与民生改善,反映新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谭丽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原讲解员,在“八办”纪念馆工作的30年时间里,接待的参观者数不胜数。日前,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父亲——老红军战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原馆长谭冰和她两代人以“八办”为课堂,宣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故事。
父亲经历了伟大的长征
8月16日,西安一个晴朗的日子,已经从“八办”纪念馆讲解员岗位退休7年的谭丽,再次来到纪念馆,为即将出版的父亲回忆录收集完善资料。面对展馆中展示的父亲谭冰在“八办”做警卫员时拍下的珍贵照片,谭丽沉思许久。她说,我和父亲都与“八办”有不解的情缘,这种情缘来源于内心深处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谭丽说,父亲1919年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贫苦人家。1933年,14岁的谭冰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过草地、爬雪山,经历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父亲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过草地时自己没有鞋,是靠老乡给的一块牛皮裹脚走的,最缺食物时,是靠煮这块牛皮保住了性命。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不久,谭冰随两万多名红军将士西渡黄河,踏上西征之路。在一次战斗中,他头部被弹片击中,流血不止,倒在山沟,幸亏战友撕下棉衣烧成灰抹在头上,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将弹片从他头骨里硬生生拔出,从此留下了头骨缺损的伤痛。
父女俩都曾在“八办”工作
谭丽说,1946年6月,父亲奉命随“八办”其他工作人员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后来参加了第一野战军,参加了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北的战斗。1954年到地方工作,1964年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担任馆长直至1982年离休,1992年病逝。
1982年,谭丽接父亲的班,成为一名“八办”纪念馆的讲解员。工作30年来,她接待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有国家领导人,有普通市民。无论是谁,她都用生动的故事,感染和感动着观众。有的观众听完她的讲解后,就好奇地问她,“怎么你的讲解就像是在讲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就笑着说,“是我父亲有这些经历。”参观者们很惊讶,并为她感到骄傲。每当这时,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谭丽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生活的西安也蒸蒸日上,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我始终有一个‘八办’情结,即使已经退休多年,每到7月1日,只要时间精力允许,我都会来到‘八办’纪念馆,为参观者进行一次义务讲解,想用这种方式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本报记者张彦刚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常琦彪)会宁县以打击非法开采矿(砂)行为为突破口,压实责任,精准打击,整治乱采滥挖现象,维护矿产资源管...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