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痴迷方成悟
□毓新
能在不惑之年痴迷一件事,也算特别幸福了。目前,魏振华先生正享受着这样的幸福,潜心书法,勤学苦练,寤寐思服,心有所悟,笔下慢慢有了灵动的感觉。
振华先生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在其父督促下描红写仿,可谓照虎画猫,不得要领。后来就读陇中某中等师范,“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为必修的内功,由老师指导,习练柳体,三年不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中等师范毕业,涉足杏坛,传道授业,无法割舍心爱的艺术,节衣食,挤时间,函授于马华林等名家,且改学欧体,坚持日久,小有心得。后因工作需要,调入陇中名校会宁县第二中学办公室,虽冗务纠缠,身不由己,可仍见缝插针,临帖习字,手摹心记,未尝一日中断。期间,振华广受坊间认可的,正是“核桃”般大的楷书,方圆兼备,沉着有力,颇具欧楷神韵了。
振华先生真正潜心书法,是不惑之年,摆脱繁杂公务之后了。先旅居京师,继入驻省城,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及“张旭光高研班”,聆听李刚田、刘文华、倪文东、李松、王学龄、徐海、张羽翔、张旭光、张俊东、王厚祥及张志庆等名家讲座,博采众家之长,读书法历史,研书法理论,习临帖技巧,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用振华先生自己的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眼睛一睁便练字,开始摸到书法的门道了。
从此,振华先生开始沉迷于“二王法帖”。研《怀仁集圣教序》,尤爱《姨母帖》的绞转笔法,受张俊东老师的指导,反复临摹实践,笔底的感觉让他激动不已;研《东山帖》《廿十九日帖》《十二月割》,每个字都能成诵于心,对其外拓笔法,更喜欢得不得了。换句话说,振华先生临帖,进入从抄帖到背字的阶段了。妻子不忍他太辛苦,善意劝说:“都练一百八十遍了,有完没完啊?”振华先生回答:“一百八十遍嫌少——吃透一帖,没一千遍,很难消化的。”其痴迷程度大抵如此。对“二王”细加感悟,又转移向近代人黄宾虹,反复练习,琢磨其“平、留、圆、重、变”的五字法,实践“七墨(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和焦墨)法”。汲取其书学理论及手札营养,慢慢化蛹成蝶,进入临帖的第三阶段,诠释寻找太极笔法。振华先生爱逸少的品质,爱大令的宏逸,还爱宾虹老人通过“二王”取得的“正经”:意象。张俊东先生曾叮嘱振华,“要提高眼力”,又说“需自以为是”。逸少的法帖数《丧乱》,大令法帖算《大军》,百看不厌,百练不倦。振华先生最初不甚理解,研习得深了,才真正体会到俊东先生的苦心。老祖宗神接宇宙,字合天规。书法真谛体现在两个字:形势。形者结构也;势者用笔也。振华先生自己理解,结构由数个“不齐三角”和“无形浑圆”生成。不齐三角相互照应,最终像天地一样浑然一体,便气象生动了。笔法无非两个字,勾和勒。凡向下或向左行的笔划,中锋运笔,中指指尖发力驶之为勒;凡是向上或向右行的笔划,中锋运笔,大拇指尖发力遣之为勾。由此总结出:三角不齐真内美,天地浑圆气象新。上勾下勒明太极,左顾右盼总生情。
类似的体会,振华先生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振华先生将临帖融会贯通,与现实生活、人世百态联系起来,运笔泼墨有了全新的境界,更有了自己的影子。黄宾虹的“太极笔法”,习练绝非易事,但“师造化,师自然”,振华先生在NBA球员欧文的闪躲投掷中找,在世界足球先生梅西的腾挪踢踏中找,在中国的太极拳法的刚柔相济中找,在书圣《兰亭序》的浑然一体中找,在钟繇的《荐季直表》的丰筋多力中找……反复实践,反复体会,每临一字,脑中便闪现这个字,且意象纷呈,写出了字的生命状态。有大师说,一点是一篇之规。一帖书法相当一幅太极。上个字向左,下个字向右,相互动静互生,顾盼相依,浑然一体。振华先生甚至给《兰亭序》的二十几个“之”字,分别命名为“科比仰投”“森林狼翘尾”“詹姆斯扣篮”等,无不与现实生活,与太极紧密联系。
艺术水平的提高,终归离不开人格的修养。振华先生认识得很清楚。虞世南夜梦张芝用指头写下一个“道”字,心有所悟,才领会了张芝高超的笔法。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里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黄宾虹先生也说,“顺天应人”“艺必道归”。都强调了道的重要。道是什么?振华先生直白的解释,是天地间存在的正气,是高尚人格在书法中的表现。如果缺乏高尚的人格,缺乏天地正气,道也绝对不会存于心中,也不会现于笔端。
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更是个人修养的美。振华先生能否在书法领域走出自己的崭新之路,朋友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刘旺喜)会宁县紧紧围绕做好城市管理“加减法”、打好城市治理“组合拳”,生态文明在严管共治中显著优...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