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长征精神 兄弟仨用名字纪念红军英魂本报记者 姚继东

白银日报 2018-11-16 09:25 大字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进会宁西津门。经过万里跋涉,这时的红军已是衣衫褴褛,但对群众却秋毫不犯,宁睡麦场不扰人家。

“会宁自古就是兵家必经之地,会宁人饱受战乱之苦。红军的作风改变了会宁老百姓对军队的印象,都说红军是仁义之师,是老百姓的队伍。”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主任蔡树明说。

红军攻下会宁后,县里少有的读书人魏鸿儒就主动来到红军司令部,帮忙写标语、撰公告。10月9日,会宁街道红旗飘扬,南门扎起了彩门。魏鸿儒带着3岁的儿子魏煜走出家门来到了司令部。

突然,轰鸣声从远处传来。丢了城的国民党,从兰州调集飞机轰炸会宁。炸弹从天而降,眼看就要落在正在街头玩耍的魏煜身旁。这时,在路边写标语的一名红军小战士飞身而出,压在了魏煜身上。

魏煜因此躲过一劫,“小红军”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会宁。这时,离红军会师联欢大会只有1天。

14岁、四川口音,这是魏家人了解的关于小红军的所有信息。没有人知道,在长征路上,这位小红军到底经历了多少磨难;也没有人知道,他在护住魏煜的那一刻究竟想了些什么。

小红军牺牲后,魏家人把他安葬在魏氏祖坟旁。魏鸿儒定下规矩,每年祭奠先祖时,也要为小红军扫墓烧纸。

被小红军救下的魏煜渐渐长大,娶妻生子。魏鸿儒给3名孙儿分别起名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意为“继续长征”,用名字告慰为救魏煜而献出生命的无名小红军。

解放后,魏家开起了丝绸铺。小红军的恩情,他们从未忘记。今年48岁的魏长征说:“父亲常常会给我讲小红军的故事。他说,没有红军就没有他,没有我们一家人。”

在魏家更年轻的一代人身上,红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仍在继续。魏继征的小儿子魏永翔大学毕业后便应征入伍,如今这位“90后”已在新疆喀什地区驻边6年。

在会宁,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民感人故事还有很多。红军解放了会宁,这个当时只有6万人的县城也倾其所有支援7万红军将士。

关于长征、关于红军,会宁不曾忘记。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人们用名字纪念着红军英魂;长征路、会师路、红军路,城市的脉络中也流淌着长征的记忆。80年前,会宁见证了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英雄史诗。而今,红军烈士英魂化身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也见证着一代代会宁人对他们的追思。

新闻推荐

会宁县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护航绿色发展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张文广)今年以来,会宁县聚焦燃煤锅炉、煤炭市场、施工扬尘、祖厉河流域、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