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兴产业——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坪村发展见闻本报记者 姚继东
“以前种小麦、玉米,1亩地下来最多收入500多元钱。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除了每亩2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还有合作社的收益分红,加上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两万多元不成问题……”说这话时,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坪村村民张兴江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2017年,袁坪村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土地合作社把当地村民的土地按照每亩200元统一流转给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在流转的土地上打造了一个800亩蔬菜基地,并统一搭建蔬菜大棚、管护,蔬菜品种的确定、技术指导及销售对接也有专人负责。
据袁坪村党支部书记任长太介绍,蔬菜合作社从去年7月份开始每天用工量在100人左右,群众劳务收入年均在5000元以上。
马铃薯是会宁的传统种植作物。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农业的快速发展,黑膜马铃薯成为袁坪村村民的主导产业,少则一二亩多则六七亩。但长期以来,农户缺少销售经验及渠道,导致丰产不丰收,一斤马铃薯只能卖上3毛钱,村民们判断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适应不了现代农作物种植的发展需求。因此,袁坪村有效整合资源,积极谋划成立马铃薯合作社,努力让马铃薯产业焕发“第二春”,能卖上个好价格。
今年42岁的王峰,过去在外打工,一年四季东奔西跑,收入也不高。他把自家全部耕地流转给了蔬菜合作社,现在他和妻子都在合作社打工,并享受股份分红,两口子一年收入超过两万元。
袁坪村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建立了“1+N”产业增收模式,1代表主导产业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N代表牛、羊、驴、核桃、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各种产业格局齐头并进,欣欣向荣。4年时间,全村贫困面就下降到20%。
目前,全村种植核桃1000亩,种植黑膜马铃薯1000亩;新建日光温室50座,新建塑料大棚800座,种植全膜玉米6000亩,养殖肉牛200头,养殖肉羊2000只,养殖肉驴100头。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余元,群众人均纯收入701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会宁男子杨某君坐车行驶至247线会宁段四十铺附近交通警察标志处时,杨某君要求停车,停车后杨某君...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