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积累兴产业 党群创业助振兴——会宁县河畔镇冯家堡村“三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张文广 何晓峰 李奋强
会宁县河畔镇冯家堡村借力农村“三变”改革东风,以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统揽,把苹果种植作为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的主打品牌,集群策群力围绕“苹果”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号脉问诊”开良方 打造基地兴产业
面对村级组织较弱、村级经济基本无积累,以及传统产业有增产没增收,有发展没效益等问题,冯家堡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田埂会、入户调研等,征求群众关于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拓宽致富路径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方讨论研究,确定了盘活现有资源、探索发展特色苹果产业、入股分红、劳务增收等增收路径。村党支部2017年成立了村级党群创业互助会,从全村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中发展会员21人。今年,全村把“三变”改革苹果示范种植作为“破三弱,强造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党群创业互助会为平台,引进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其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上的优势,成立了甘富果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峡门、冯中、冯北三组,完成土地经营权入股流转1100亩,建立“烟富10号”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基地,成为源头性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示范基地和全村党群创业孵化基地,为群众致富拓宽了渠道,为集体积累建立了源头。冯家堡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空壳”突破增长到今年的5万元。
“对症下药”谋发展 按股分红增收入
该村通过对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等进行详细精准的清产核资,将辖区内可用的资产、资源清理和确权评估认定,将村委会和农民可经营性资产量化,落实资产股份化和农民资产股权化,企业每年按每股50元标准分红给村集体。大力动员广大群众把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攻经营方向,积极引导农民将承包地的经营权、个人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给甘富果业进行苹果种植,企业按照“保底分红”和“按固定比例分红”的形式,结合苹果生产阶段,按照“500+0”“500+400”“500+800”的比例分年度给农民分红,使农民股东化。同时,村集体规划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将各级财政、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各类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全部量化折股分给农民并集中投入到企业形成股权,使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形成股份联接机制,合力抱团发展。全村苹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300亩,股份化农民达220户,实现户均入股5亩地。同时,企业保证为每户入股农户至少提供1个劳动力务工岗位,直接带动群众务工就业280多人,实现户均年收入近3万元。
“强筋壮骨”筑保障 创新机制促发展
该村抢抓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机遇,着力完善“一户一策”产业达标覆盖。组建了以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等为主的脱贫攻坚小分队。重点在建立完善“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捆绑机制上靶向发力,以久久为功的恒劲抓产业谋富路。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强化督查三项措施,组织广大干部采取社员大会作动员、入户交谈作思想、田间地头算细账等办法,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三变”改革,通过产业联营、股权连心,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把贫困群众与产业发展联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致富能人、市场经营主体三支力量的先锋引领、示范带动和市场引导作用。全村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产业达标覆盖均实现100%,实现了“推动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目标。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董建强)近年来,自实行休耕试点工作以来,会宁县制定了休耕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主体、细化实施内容、补贴...
会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