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百年会州的历史天空 (上)

白银日报 2018-01-04 09:48 大字

从公元553年、西魏废帝时置会州始,到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改会州为会宁州止,作为“四会之地”,会州在历史上存在了800年时间。由于时代的变迁,会州州治及管辖范围都有变化,但其核心区域,即今靖远、平川、会宁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些地方,在汉时为鹯阴县和祖厉县所在地。

800年,时间跨越了隋、唐、宋(西夏、金)、元、明等朝代,期间伴随着王朝的兴衰更替,也伴随着丝绸之路北道的畅通与兴衰,更伴随着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力量对比。在历史的长河中,会州是一块极不平静的地方。

西魏初置会州,北周移于鸣沙

《元和郡县志》卷四中说:“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罄资飨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还说会宁县“本汉鹑阴县地,周太祖置会宁县。”《太平寰宇记》巻三十七记载:“后魏废帝元年置会宁县,其地所属不改。西魏因立会州;寻废。”《读史方舆纪要》巻六十二中也说:“后魏置会宁县,属高平郡。”《大清一统志·兰州府·古迹条》说:“会宁旧城在靖远县东北”。《辞海》(1979年版)会州条:“州名,西魏废帝置,治所在会宁(今甘肃靖远)。”

周太祖就是宇文泰,这个人足智多谋,是西魏的权臣,三任皇帝元宝炬、元钦、拓跋廓都是傀儡,556年病死。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追封宇文泰为太祖。废帝是西魏皇帝元钦,废帝元年是552年。以上记载传递出的信息是:公元552年,废帝元年,西魏在“汉鹑阴县地”设立了会宁县,这是会宁置县的开始。时为西魏相的宇文泰,曾督率各军分道“西巡”,最后会师于此。当时这里无官守,只有当地人张信拿出家中的全部财物犒劳军队,宇文泰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此地建州,以“会”为名。这是会州建州的开始。

会州设置的具体时间,史籍中没有记载,后人只能根据《周书》中记载的太祖的出行轨迹来推断。《周书·文帝纪》中说,废帝二年,“夏四月,太祖勒锐骑三万西踰陇,度金城河,至姑臧(今武威)。”“秋七月,太祖自姑臧至于长安。”“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又改置州郡及县……凡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县二百三十。”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太祖西巡的时间是废帝二年(553年)四月至七月间;废帝三年,“改置州郡及县”,《周书·文帝纪》中将改的四十六个州名一一列出,但改的州中没有会州;置的一个州没有州名,这新置的州应当就是会州。据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西魏废帝二年(553年),魏相宇文泰西巡经会宁,命其置州,三年(554年)正月,遂正式设置会州。

设置会州三年后的556年,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也是北周政权奠基者的宇文泰再一次北巡,九月,在牵屯山(今宁夏固原西)染疾,十月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年五十岁。宇文泰死后,557年,他的儿子忙不迭取魏自立,草草创建了北周国。北周初建,百端未举,西边的两大强邻——突厥和柔然,却已经虎视眈眈,窥视关陇。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二年(562年),将会州迁至鸣沙县(今宁夏中卫),原会州地改为会宁防;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了北齐,也就在这一年,北周将在鸣沙县设置了15年的会州改为鸣沙镇,会州废弃。

北周同他的前朝西魏一样,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了25年,581年,就被隋国公杨坚取而代之,建立了隋朝。“隋开皇元年改防为镇”,也就是在隋朝建立的那一年,会宁防又改为会宁镇。

其实,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同虚设。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于开皇三年(583年)果断地“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在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至全国。这样,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24年。而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却在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了秦制。

《隋书·地理志》“平凉郡会宁县”条:“会宁,西魏置会州,后周废,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太平寰宇记》巻三十七也说:“寻又废镇,却复县以属平凉郡。”以上记载,是说到了596年,废除镇的建制,恢复县(会宁县)建制属平凉郡。而到了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年(606年),在会宁县又置会宁郡,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凉川县为会宁郡的郡治。

从553年宇文泰设置会州开始,到606年隋设置会宁郡,时间跨度是53年,会州地经历了西魏、北周、隋三代朝代的更替,而行政区划更是走马灯似的州、防、镇、县、郡的变换,看得人有点眼花缭乱了。

许多人以为隋实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隋书·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大业五年(609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炀帝实施郡县制是从607年至618年,仅11年。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

唐代会州,前期繁荣富庶,后期陷于吐蕃

隋朝也是个短命王朝,从581年建立,到618年为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仅存在了37年。

李渊建立唐朝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全国处在群雄割据的混战之下,为了彻底消灭这些互相攻伐、使国家四分五裂的割据势力,李渊决心先消灭北方的割据势力,以巩固自己的关中根据地。

割据金城(今兰州)的薛举,自称秦帝。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亲自率军向关中进攻,在高墌(在今庆阳市宁县南)打败唐军,准备乘胜前进,不料却突然病死,其子薛仁杲继位。李渊命李世民乘机进攻高墌,在浅水原打败薛仁杲,薛仁杲降唐被杀,陇右平定。割据武威的李轨自称凉帝,占有河西五郡之地。武德二年(619年),李渊密遣安修仁和其弟安兴贵联合胡人发动兵变,李轨被杀,河西平定。

李轨被杀的这一年,唐朝改隋凉川县为会宁县,并在会宁县置西会州。因而,《元和郡县志》卷四中说:“武德二年,讨平李轨,置西会州。”而到了“贞观八年,以此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其年,又为会州”,属关内道。

贞观八年是公元635年,唐朝建立才17年,这时的皇帝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复兴文教,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而归属于大唐版图的会州,也达到了大治,以致因“仓储殷实,改为粟州”。但粟州的称谓存在了不到一年,不知因何原因,又改称会州。

继“贞观之治”后,经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李隆基等近百年的经营治理,大唐又迎来了“开元盛世”,富足闻名天下。在唐前期,由于社会稳定,从黄土高原北部到黄河岸边移民不断,渠道的疏浚和土地的开垦,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会州的富庶,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当时秦陇之间的贸易十分繁荣,很多胡商就定居在秦陇交通枢纽的中心。会州境内在黄河上有三个主要渡口,即虎豹口、鹯阴口和乌兰津。鹯阴口在今平川境内,属红山峡上口,汉至魏晋时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频繁、最重要的渡口。隋唐之后,乌兰津发展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渡口。据《大唐六典》记载,地处乌兰津的会宁关是当时全国边塞关津中的十三个中关之一。敦煌文书《水部式》残卷中记载,当时会宁关有渡船50只,按渡子数每只3—5人计,会宁关渡子数可达200人左右。因而,中国历史交通地理专家、台湾学者严耕望先生在他的《唐代交通图考》写道:“每日来往渡人盖千人以上,交通行旅,可谓盛矣。”会州的富庶,亦可见一斑。据今人考证,会宁关就是今天的靖远县双龙乡的北城滩遗址,而其下黄河边的渡口,当为唐时的乌兰津渡口。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会州的行政变化有两条:一是开元四年(716年),在会州会宁县又“别置凉川县”;另一条是“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会宁郡”,就是说,会州又为会宁郡所替代。

改州为郡仅仅过了13年,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由唐朝蛮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东、西两京,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南下蜀地避祸。太子李亨北上,担负起指挥平叛的重任,并于756年八月在朔方(今宁夏灵武)登基,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在指挥平叛的过程中,肃宗将朔方、河西、陇右边军大量内调,集中精力平息安禄山的叛乱,导致西北边防虚弱。这时,地处西部的吐蕃借机唐内乱趁火打劫,攻略陇右诸州。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攻陷陇右所辖的威戎等6军、石堡等3城及鄯、武、叠、宕等4州。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朝大将郭子仪打败叛军,收复长安;十月,逃离长安一年多的唐肃宗重新回到长安。758年,唐肃宗将他的年号改为乾元。这一年,朝廷又将会宁郡改为会州,《元和郡县志》卷四中说:“乾元元年,复为会州。”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52岁的唐肃宗带着未竟的平叛大业病逝于长安,他的长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前后8年时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也就在这一年,吐蕃入大震关(在陕西陇县),取兰、河、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亡”,同年10月,吐蕃军乘胜长驱直入,进逼长安。代宗仓皇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吐蕃入据长安。吐蕃军据城15日后被唐将郭子仪驱逐,11月,吐蕃退兵,屯军于原(宁夏固原)、会(甘肃靖远)、成(甘肃成县)、渭(甘肃陇西)等地。会州自此为吐蕃所据,是月,改会州为汝遮。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在公元6、7世纪崛起,从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也仅仅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双方更多的是敌对和交战。“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严重衰退,无力收复陇右,曾经是大唐富庶之地的会州等地,脱离中原王朝两百多年,一直到北宋后期,才被北宋收复。

繁荣富庶的唐代会州,州治在哪里?

宇文泰设置会州,到唐会州陷于吐蕃,时间跨度是210年,而唐朝自武德二年置西会州到会州陷吐蕃,时间长度是144年。这一百多年,是会州最为辉煌的时期,以繁荣富庶而载于史册。根据史书记载,唐开元年间,会州户三千五百四十,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会州初置时,辖有乌兰、会宁二县,会州州治就在会宁县,会宁辖地相当于今天的靖远县、平川区,但史籍中没有记载会州州治具体在什么地方。

那么,会州州治在哪里呢?为解开这个谜团,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及地方文史研究者根据史籍记载,结合现场实物不断考证,披沙拣金,认为初置会州时的州治和唐会州的州治均为一城,就在今平川区的旱平川。

中国历史交通地理专家、台湾学者严耕望先生对唐代会州的位置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证,1985年在其所著的《唐代交通图考》中指出:“唐之会州在今陡城堡地区(平川区陡城堡一带),或稍北也。然参之下文所考河池及会宁关,又似在陡城堡与打拉池间。”严耕望的研究划定了会州州治的地域范围,但对于会州城的具体位置,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陡城堡地区,就是今天的旱平川,它是白银市境内较大的一处黄河冲积而成的盆地状河谷地带,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地势较平坦,有大片的冲积平原,间有少许低缓的黄土残丘和台地,大片土地有黄河及其支沟沙河等水流可以引灌,因而成为这一带最为富庶的一方土地,也是人口相对聚集之域。从陡城堡东过打拉池、河池可通长安、凉州道北路;西南过靖远、兰州可通长安、凉州道南路,严耕望先生称赞会州为“四会之地”,真是精确至极。

会州城究竟在哪里?陡城堡与打拉池之间是否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富庶无出陇右”的州城?在严耕望的基础上,其他学者又做了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兰州大学刘满教授,通过验证找出了严耕望论断的失误之处,并综合应用会州到原州、河池、兰州的里数及史书关于唐会宁县城的记载进行验证,最后,刘满将严耕望的“陡城堡地区”的范围具体确定到今平川区水泉镇陡城村的陡城遗址。但有人对“陡城说”存在质疑,认为在陡城地区并未发现任何文物能验证这一结论。有关专家曾经在陡城发现过唐代夯土层,但是由于规模太小,不足以证明在此曾经建立过州城。另外陡城所处地方太小,不足以建立一个史书记载的“户三千五百四十”的繁华州城。

西北师大教授李并成先生则认为,位于旱平川的柳州古城面积较大,为白银市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城遗址,其规模符合唐代州郡一级城池的规模,且所存遗物多为唐代物品,因而该城当为西魏、唐代的会州州治及会宁县城遗址,同时亦是西魏会州、北周会宁防、隋代会宁镇的驻所。

平川区地方史研究者张明清老师经过查阅相关古籍和多次反复实地考察,坚持认为会州城在平川月河湾一带。张明清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关于北宋在会州川口(今靖远县城)筑会州新城的记载,认为唐代会州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故会州城临河而且距黄河极近;故会州城西有一高地也可筑城;故会州城前黄河河岸有可供架设索桥的山崖。而这些特征月河河口都具有,除此之外,靖远平川一带尚没有其他河边古城遗址能同时具有此三个特点。

关于唐代会州,《元和郡县志》卷四中还说:“唐开元七年,河流渐逼州城。刺史安敬忠率团练兵,起作,拔河水向西北流,遂免淹没。”张明清曾撰文指出,月河古城即麦田古城,唐及其前的会州城在古麦田城。黄河自靖远县城往北而来,在月河河口形成一大回水湾,为清代靖远八景之一,至今形迹可辨。当年洪水暴溢之时,此种地形水势“渐逼州城”是必然的。而且,从城址被毁情况来看,其后的千多年间还曾爆发过更大的洪水。张明清还指出,在月河南面的黄河边,有条堤坝存在,这应该就是1300年前安敬忠“拔河水向西北流”的地方。

张明清的观点同兰州大学教授魏晋贤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魏教授认为:“西魏与唐的会州,至宋未废,其州治也仍旧。”而以西北师大教授、历史学家陈守忠先生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唐代会州已经移置到今靖远县城。

各家各派都言之凿凿,但却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唐及以前的会州城就在其主张的地方。

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有关唐会州城的记载除了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为何没有当地的史料证明其位置?

有研究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丝绸之路也渐渐衰落。会州地区先后被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控制达两百多年,当时的居民或逃离或驱逐或降而为奴。985年,西夏先祖李继迁攻破会州,一把大火彻底毁灭了会州城。直到明朝,疆域稳定,白银境内出现大量移民,是为现今居民的先祖,这些移民对唐以前的事知之甚少,所以导致既无记载,也无历史传说出现。

要建立一座城池,必须存在生产区、生活区和墓葬区。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白银境内多次发现汉墓,却鲜有唐墓,使人不能理解。考察旱平川境内的几座古城,能够发现的唐朝遗迹也仅有几块砖石等建筑材料,生活痕迹都很难发现,似乎不符合有关会州仓廪殷实、州城繁盛的记载,也给后来的研究者们留下了重重迷雾。

寻找唐代会州不易,一些较为理智的研究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被毁坏的太彻底,痕迹难寻。会州故城遗址今已所剩无几,或许是少数民族政权彻底摧毁,或许是千多年间大自然所为,亦有可能是百姓屡屡造地所致,尚需继续探究考证;二是当前所掌握的线索需要重新梳理。现在距唐已经历经千年,千百年间黄河水位、河道等水文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根据古代典籍所做推论也许不够准确;三是研究出现方向性错误,也有可能目前众人所持的唐会州城位于旱平川的论断本身就不正确。

“会州啊会州,寻你寻得好辛苦”,一位地方史爱好者如此感叹。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会州处于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状态,如果史书记载无误,那么会州城将是白银境内最具考古价值的一座古代城市,对于提升白银的历史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河从南向北流来,在月河形成一个大的回水湾,在其东岸,有座古城,张明清认为就是麦田古城,也是唐会州城。

新闻推荐

贪大媚洋 白银市部分小区取名毫无顾忌

本报讯(记者乔斌)小区命名不是小事,事关城市形象。记者走访白银市大大小小的居民区,发现不少小区名称“洋气十足”,还有的小区名字过度走着“高大上”的路线,怪名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小区名真“...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