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西宁城:地控三边的军事要塞 本报记者 马晓东 文/图
西宁古城遗址,城内已辟为农田,1994年建设的312国道从城中穿过,对古城造成了较大破坏。另一条公路为2009年年底建成通车的平定高速。
甘肃省人民政府设立的省级文物保护碑
遗存的古城墙,高大宏伟
出会宁县城,顺着312国道东行约15公里,就到了翟家所镇张城堡村的西宁古城。西宁古城是北宋崇宁年间建立起来的军事防御要塞,这座37万平米的古军事要塞,前后有北宋、金、元、明等朝代在此设置州县,并进行管理经营,从古城筑成到废弃,前后经历了270年的繁华岁月,距今也有900余年的历史了。今年国庆节期间,记者探访了这座古城遗址,在孤寂的祖河(祖厉河东源为祖河,南源为厉河,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始称祖厉河)河畔,这座地控三边的古城,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当年的宏伟气势仍然依稀可见,虽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但多半城墙今天仍然兀立于地。
北宋名将章楶筑起西宁古城
1106年,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从这年起,在西北主持和西夏作战的北宋名将章楶,在今会宁县城东15公里处的两山河谷间修筑了西宁城。此城由东、中、西三座古城连缀组成,所以又称“三连城”或“西连城”。古城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城墙坚固,气势宏伟,真正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塞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宋和西夏的恩怨纠葛以及在白银大地上留下的印迹。
北宋建立初期,中央政权对宁夏、甘肃、青海一带,还缺乏有效的控制力,政府主要靠巧妙处理与地方酋长的关系,维持地区局势的相对稳定。但是,西夏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平衡,从985年李继迁愤而自立到1127年金灭北宋的140年间,北宋和西夏这对冤家之间的战争也持续了100多年。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地处西北的党项族李氏部落,其首领李继捧率领党项部落投附宋朝,其族弟李继迁志向不凡,不愿归附,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后抗宋自立。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于葭芦川,占据银州。后又攻破位于今白银旱平川南沿、黄河东岸的古会州,纵火焚毁其城,给会州城以毁灭性破坏。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
宋真宗即位后,为息事宁人,割让今鄂尔多斯以南的夏、绥、银、宥、静五州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今武威),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后在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了党项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北宋。也就在这一年,西夏南下与吐蕃交战,吐蕃人败走,会州成为西夏的领地。此后吐蕃人不甘心失败,试图东山再起,会州变成了西夏与吐蕃反复争斗的战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军先后击败宋军和吐蕃军,会州复为西夏据有。李元昊又派大军攻取吐蕃控制的瓜州、沙州(今敦煌)、肃州(今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张掖)、凉(今武威)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1038年10月,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1040年)、好水川之战(1041年)、麟府丰之战(1041年)、定川寨之战(1042年)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同年,西夏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完全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1067年,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熙宁年间,在王韶的大力经营下,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陇右及河湟地区的局面,这就是著名的熙河大捷。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导致国内政乱,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这次战争最后还是以宋军失败告终,但熙河路经制使、著名军事将领李宪率军从熙河路出发,挥军越过马衔山(在今榆中),攻取西夏设置监军司的西市(使)城(今榆中三角城),继而收复兰州,熙河路的领土得以大大扩展。李宪还取道会州,“十月乙亥,李宪败夏人于屈吴山”,并抵达西夏点集军队的天都山(在今宁夏海源),焚毁南牟会行宫,然后折回泾原路(今宁夏南部)。这次作战,使西夏南拓的势头得到遏制,会州南部包括今靖远南部、会宁全部归入北宋版图。
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章楶以直龙图阁出任环庆路经略使,兼知庆州。他提出西夏嗜利畏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不得休兵,应当逐渐占据西夏疆土,用古代对诸侯削地的办法,以削弱对方来强固自己的边防,然后派各路兵守其要害之处,并率军进攻西夏。夏军多次侵犯,均为章楶所败,有效遏制了西夏的侵犯。绍圣元年(1094年),章楶出兵西夏,并据地形修筑平夏城等工事及城堡,巩固边防,攻取西夏大片地区,取得了宋朝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夏军进攻平夏城(在今宁夏海源县),章楶于胡芦河川三战三捷,大破其军,又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统军嵬名阿埋和妹勒,夏主震骇。
章楶的步步为营及碉堡战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北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北宋宰相张惇对西夏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守,先后在沿边关隘、要冲处修建城寨,用于巩固边防,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共修建了50多座堡、塞,白银境内也筑起了数座城堡。首先是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从西夏手中夺回全部会州地后,次年,章楶部将苗履在今靖远县城筑会州城,又于州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名会川城,此城就是今会宁郭城镇的郭虾蟆古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宋复修打罗城,并赐名怀戎堡,这就是今天的平川区打拉池古城。从崇宁五年(1106年)起,章楶用数年时间又修筑了西宁城,以阻塞西夏人南下的通道。1120年,北宋又在此置刺羌城。
西宁城就是在抗击西夏的背景下筑成的。相关数据显示,整个西宁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40米,南北宽约500米,现存城墙底部宽17.4米,残高约6米到17米,总面积约37.3万平方米,比明、清两代修葺、扩建的会宁县城还要大,为目前白银境内遗存的最大古城。古城由东、中、西三城相连,气势宏伟,俗称“三连城”。整个古城墙体由黄土夯筑。东西两城的正中开二城门,并有瓮城。城墙外有宽约15米的壕堑。古城约有三分之一坐落在北部的山坡上,从地貌上可分为“山城”与“川城”两部分。1994年,修筑的312国道从古城中间穿过,不仅破坏了城墙墙体,也将瓮城破坏了。200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古城筑成时,叫做甘泉堡。据说当时这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更为神奇的是,此地有一眼清泉,任多少人取用都用之不竭,此地又叫甜井子。西宁古城为章楶所筑,对巩固边防和保护当地边民免受战乱之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地百姓感念其恩,慢慢将该堡叫为章成(城)堡,后人误传为张城堡至今。
西宁古城筑成仅仅20年时间,后起的金国铁骑就踏碎了北宋的河山,宋徽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西北局势骤然恶化,金人继续西进。1127年冬,富平之战中宋军大败,西北原先宋人所占据的地盘大多为金人所占。会宁一带的战略形势,从宋夏对峙,变成了金夏对峙。
200余年西宁古城的命运
1125年,金军在灭了大辽后不久,又把攻击的矛头转向北宋。此时,宋朝精锐部队正在西夏边境防御,金军进攻宋的陕西地区、围攻宋朝首都汴京时,都未能有力“勤王”,以至金军迅速扩大战果。此时的西夏也乘机大举进攻宋朝边境。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父子,北宋灭亡。随着战火的蔓延,古会州地区又沦为宋、金、西夏交战的前沿。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后,今白银市全境黄河以东大部分地区为金人占据,黄河以西归西夏。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北对峙,金人占领区的州、县绝大部分沿袭宋置,个别州县为新置。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金在西宁城置西宁县,属秦州(今天水),隶熙秦路。
金灭北宋,客观上帮了西夏的大忙,延缓了西夏灭亡的命运。从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起,在此后的八十多年,金和西夏之间虽有一些小的磨擦,但基本上维持着比较和好的关系。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西夏李安全篡位,杀李纯佑,并改变了依附金国的政策,开始依附此时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族。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两个国家都被削弱。金宣宗贞佑初年(1213年前后),西夏又占领古会州全境,金迁会州治所于郭虾蟆城,取名新会州。至此,会州治所始迁今会宁辖境,结束了会州治所在今平川、靖远辖境600余年的历史。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金人将西宁县升为西宁州,管甘谷、鸡川、治平3县(由宋代三个寨升为县,即今静宁一带),今会宁辖境内便有两个州级建置,一为郭虾蟆城的新会州,一为张城堡的西宁州。但只过了4年,到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两州皆被西夏占领。1227年3月,蒙古军大举南下夺取西宁州,降西宁州为西宁县。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将郭虾蟆从西夏人手中夺得新会州(郭虾蟆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亡,金元帅郭虾蟆坚守孤城三年,终被蒙古军攻破,郭虾蟆自焚。蒙古军旋将会州治所南迁西宁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元顺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州一带地震强烈,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朝将会宁州降为会宁县,并将县治从西宁城迁到今天会宁城所在地。从此以后,这座经历五个朝代、历时近270年的古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并渐渐被人忘记。直到现在,这座古城已经经历了900余年的风雨。
西宁古城在历史上有两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即1142年至1220年金统治的78年时间和1227年至1377年蒙元统治的150年时间,这座城一直是会宁、靖远地区军事、经济、政治的中心。
从近些年城内遗址中发现丰富的灰层堆积以及地面暴露大量的瓦片、琉璃瓦兽头残片等遗物可以看出,当年此城建筑宏伟,州衙署、县衙署非常壮观。此外,人们还从遗址中发现过冶炼过铁的炉渣、炉灰、锈铁块、陶片、青瓷、白瓷、红瓷片,以及北宋崇宁、熙宁、天佑、祥符等铜币,也可断定当年这里商业的繁荣与昌盛。文物部门还从城内采集到过两个陶人,一个为红陶横制的坐老翁像,中空、内置小丸,摇时作响,头戴高帽,衣着长袍,长发飘须,面部神态安详,坐长椅上,可见当时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神态和姿势;另一个为双手拱胸的站立侍女像,红陶模制,中空、梳双髻,穿长衫,两手交于胸前站立,可看到当时官府场面或富足人家森严的仪态和姿容。
这座古城最后为什么要废弃?有研究者认为,主要是毁于地震。元顺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会州一带地震强烈,“移山湮谷,陷没房舍,有不见迹者”,次年春又发生地震,城墙坍塌,房屋聚坏。在两次大地震的破坏下,城市功能几乎完全废弃。这一点,被1994年修建312国道时的发现所证实。当时,人们在瓮城内挖掘出一把重约50斤的大铁锁,显然地震导致城门坍塌,将铁锁掩埋。
蒙元首脑与西宁城的纠葛
及一则历史传说
据史书记载,1227年春,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南下,“二十二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主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宁三州。夏四月,帝次龙(隆)德,拔德顺州,德顺节度使爱申、进士马肩龙死焉。五月,遣唐庆等使金。闰月,避暑六盘山”。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渡过黄河进入金政权辖境内得了今属青海循化县治的“积石州”以及今甘肃境内的临夏(河州)、临潭(洮州)、临洮(临洮府)、会宁(西宁州)的广大区域后,进入了六盘山区的龙(隆)德。
1227年4月,成吉思汗大军在攻打西宁城东侧的德顺州(今宁夏隆德县)时,花了近1个月时间。而西宁城作为重要战略要道,成吉思汗在征西夏途中,应该确实到过西宁城。期间,成吉思汗的指挥部就极有可能设在西宁城。根据诸多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病死六盘山,而六盘山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概念,涉及到今天的六盘山东麓、西麓,今甘肃和宁夏的广大区域。而西宁城位于六盘山西麓余脉的两山间,距六盘山主峰150公里,在当时是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并且城墙坚固、三城相连、易守难攻。因此有研究者大胆推断,成吉思汗极有可能就死在西宁城。
与西宁古城还有关系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元代丞相脱脱。脱脱生于1314年,幼时由其伯父伯颜抚养。至元四年(1338年)为御史大夫。时伯颜专权,为顺帝所忌。六年,他奉诏罢逐伯颜,次年任中书右丞相,恢复科举,雪冤狱。用贾鲁治黄河,主修宋、辽、金三史。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他率军围徐州,杀芝麻李。十四年又率军到高邮围攻张士诚,旋被劾劳师费财,撤职流放,十五年(1355年)被毒死,年仅41岁。传说脱脱在谪居西宁城期间,曾于会宁县城北20公里之放马塬(亦称沙石塬)、县西北60公里的铁木山放过马。
西宁城还流传着一则“羊打鼓、马摇铃”的历史传说。说是1229年,蒙古军由朵忽鲁率领进围庆阳。第二年正月,金兵在大昌原大败了蒙军,解了庆阳之围。庆阳之战的胜利,激怒了刚刚即位的蒙古大汗窝阔台,1230年蒙军兵分三路,大举伐金。西路军在拖雷的率领下,南下与原在庆阳的蒙军会合,1231年在六盘山下召开了悼念成吉思汗、誓灭金国的誓师大会。会后蒙军以横扫千军之势,破平凉、克凤翔、收金城、攻汉中,扫荡西北各州县,其中小罗王率领万余骑兵向西宁城方向挺进。
当时守卫西宁城的金军闻讯,于没胡关(今翟家所)设下埋伏,准备以逸待劳,给蒙军一个迎头痛击。不几日,只见蒙军耀武扬威、杀气腾腾而来,当探马报知前面没胡关、西宁城冷落萧条,未有金兵时,蒙军的先头部队便肆无忌惮地进入了伏击圈。他们还未站稳脚跟,猛然喊杀声四起,一群如狼似虎的金兵,手执尖刀利刃,突入阵中,勇猛砍杀。一向号称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乱作一团,兵将互相践踏,死伤枕籍,纷纷丢盔弃甲,龟缩一处,等主力赶到时,金兵已获胜回城。
金兵的迎头痛击,使小罗王大惊失色,一面陈兵坚守,不敢贸然进攻;一面派人前往拖雷处求援。过了几日,援军赶到开始攻城,派出强有力的先锋部队每日叫阵攻城,一连三日不见金兵出城应战。只见城头番旗迎风招展,城墙垛口、四角炮台,士兵林立,壁垒森严。耳听得城内战鼓隆隆,战马嘶鸣,铃声叮当,时断时续。至第四日晨,蒙军头领小罗王便调集全部兵力攻城,这才发现西宁城已为空城,金兵不知去向。
原来,金兵迫于时势,早在三日前已从通往山后的地道中逃走了,为了迷惑蒙军,他们便扎了几百个草人,穿甲戴盔,立于城上。又给饿马系上响铃,饿马好动,因此叮当作响;倒悬山羊于战鼓之上,只要山羊一动,便鼓声大作。金人巧妙地演出了一场空城妙计,为逃跑赢得了时间。从此,在民间留下了“羊打鼓,马摇铃,一夜逃到通安城”的历史传说。这个通安城,在今会宁县大沟镇,筑于宋崇宁五年(1101年),金代为会州管辖的通安寨。通安城址所在的村,今天的名字叫通安城村。
新闻推荐
让金色教育名片更靓丽 ——会宁县教育扶贫工作纪实王瑞 王双平
会宁县充分发挥教育在***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体系,认真落实省上“9+1”***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全力打好教育***“组合拳”,促进贫困家...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