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草产业鼓起汉家岔乡农民“钱袋子” 本报记者 姚继东

白银日报 2017-09-26 10:40 大字

“我务了一辈子庄稼,没想到柴草如今都能卖钱了,不但解决了我一家人的生活口粮,还手头宽裕了。可以说家里所有的开销我都打量在这些柴草身上,还积攒了些钱。”王自义指着自家院子里的一大堆草垛对记者说。

年过六旬的王自义是会宁县汉家岔乡汉家岔村郑沟社农民,退耕还林前,他和老伴有时连填饱肚子都难以保证,家里穷得叮当响。自有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王自义是汉家岔乡第一个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村民。他在自家15亩退耕还林地栽上了耐旱的山杏、沙棘,树行间种上了紫花苜蓿,田埂上栽上了柠条。几年过去了,售卖山杏皮(核)、沙棘果、苜蓿草(籽)、柠条籽给他带来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加上退耕还林款、苜蓿款1年下来能收入15000多元。从此,生活有了好转,口粮有了保障。

尝到甜头的他,2010年前后,通过土地流转先后承包闲置土地50多亩,全种上了紫花苜蓿。王自义回忆说:“那些年把人穷怕了,遇上天旱地里种上庄稼没收成,这么多地一年到头就收个千把元。现在种上了合适的林草经济作物,一年挣个6、7万没问题。”王自义成了全乡的致富能人、模范带头人。

近几年来,汉家岔乡紧密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狠抓优质牧草种植和规模养殖户建设,草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林草配套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该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5137亩,荒山造林、封山育林49664亩,自然林22000亩,今年新种植核桃树500亩;塔岔村通过土地流转渠道逐步建成4000亩以上牧草种植基地1处,荆坪、杨山两村建成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点2处,12个村都有5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以四马路、309线、汉河路三线为主的3大种植片区,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7万亩以上;形成1000吨草产业加工专业合作社2家、500吨草产业收购专业合作社9家;林草经济直接给汉家岔乡农民每年带来1000万元的收入。同时,该乡充分利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白银公司的帮扶资金16万元,组织调运优质紫花苜蓿籽种8吨,为连片种草农户免费投放,形成大规模种草、加工、外销等功能齐全的系列环节,助推草产业链条式快速发展。

林草经济成为汉家岔乡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富了这里的百姓,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一方百姓传统农业种植的落后思想观念,探索到了“把草当粮种”的经济快速发展路径,林草经济的快速发展调动了农民种植林草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庄户人家“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新闻推荐

太平洋保险“大师在你身边”兰州站音乐品鉴会昨举行甘肃娃乐器表演获音乐大师点赞

记者专访陈燮阳活动现场西部商报记者欧阳海杰摄(记者欧阳海杰)作为太平洋保险“乐行天下”全国交响乐巡演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师在你身边”经典音乐品鉴会,昨日在甘肃大剧院精彩上演。这场“量身定制...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