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真金白银”铺就学生成长成才路 中国教育报记者 尹晓军 本报记者 王小军
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提起白银,人们脑海往往会浮现出这样一个轮廓。白银自古有着“日出斗金”“积销金城”的盛名,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通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
与其历史文化地位相呼应的是,近年来,白银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以保障投入为重点、以优化布局为载体、以扩优提质为核心,在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有质量、有公平、有效率的教育服务。
日前,记者深入白银市各个学校,所看到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标准化学校拔地而起,所听到的是一件件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谈到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白银市教育局负责人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两大战略重点,把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作为两大重要保障,坚定方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白银教育正在向优质、高位均衡迈进。”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
全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现辖三县两区中,会宁、靖远、景泰三县为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白银、平川两区为省定插花扶持县,全市170.99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就有28.6万人。
经济欠发达,基础薄弱是白银教育发展的“痛点”。为此,白银聚焦教育***,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底部攻坚”,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基本均衡为核心,以全面实施改薄项目为抓手,奋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八大以来,白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白银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白银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政府主体、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发展机制体制,确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白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年度工作督导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机制,促进任务目标落实。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白银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有力抓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每个乡镇办好1所初级中学,交通方便的川地区黄河灌区行政村设有完全小学,保留原有村(社)的1-3、4年级教学点;
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行政村或社,保留并办好原有的完全小学或教学点,农村学校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兼顾城市和县镇薄弱学校,聚焦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
靖远县高湾乡三场中心小学就是受益的学校之一,该校校长赵永超介绍,原来学校办学条件差,功能室“缺胳膊少腿”,生源都大量外跑。近年来,受益于标准化学校的推进,学校先后建成了两栋教学楼、学生校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喜的是,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原来转出去就读的学生纷纷回流。“原来是办学条件差,留不住老师,也留不住学生。现在,农村学校办好了,教育教学设备也跟上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学生当然就回流了。”赵永超欣喜地说。
伴随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推进,白银通过城乡教育资源的扩容和优化,着力解决“城镇挤”,保障了常驻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方便学生入学。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农村、强效+弱校”的联盟办学和结对教学教研一体互动模式,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以会宁、白银区为例,会宁县实施新建学校校区置换工程,系统解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白银区近几年先后对城区20所中小学进行了扩容建,新增学位7600个;会宁县在县城新建了寄宿制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新增学位3600多个。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据统计,近年来,白银先后投入资金33.4亿元,实施了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校安工程、全面改薄、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重大项目,新改扩建校舍144.9万平方米,全面消除D级危房;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新改建寄宿制学校199所,学生食堂条件显著改善,51.2%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全市“校校通”“班班通”比例分别达到93.6%和88%。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基本满足需要,办学标准有了极大提升,区域、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稳定了农村学校生源,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升质量——
为学生插上快乐健康成长的翅膀
景泰县漫水滩中学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景电二期工程移民区建立的第一所初级中学,创建于1989年。2011年,学校完成了与原漫水滩中心小学的整合,率先成为景泰县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优质学校。
但在前几年,漫水滩中学却因办学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师资和生源双向流失。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新增教学设备投入资金27万元,校园配套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6万元。现如今,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配齐了教学装备,同时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强化校园人文建设,创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办学质量节节攀升,原来家长都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别的学校转,现在很多转出去的学生都开始回流了。”校长王希科欣喜地告诉记者,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狠抓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了从“弱校”到“名校”的跨越发展。
王希科介绍,近年来,学校围绕内涵发展,加强校本特色教研,深入推进“自主合作、互助共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组织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各类座谈会和各类质量分析手段,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的热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漫水滩中学不仅中考成绩连续位居全县前茅,而且学校以社团和大课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白银市近几年持续开展德育示范校、文明校园、校园文化示范校、快乐校园、语言文字示范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一系列特色创建活动,以创促建,以建示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点赞。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了主题鲜明、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国情教育、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法治、心理健康、国防、环境保护、毒品预防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艺术传承教育。同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了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人文实践、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白银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夯实了基础,而特色学校的创建,为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为例。白银市教育局副局长展守礼介绍,近年来,白银在顶层设计、责任落实、强化督导等方面发力,大力推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艺、强身健体的舞台,也为构建高雅、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提高了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提升了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白银还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校园足球及健美操等项目多次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项目比赛,中小学生舞蹈《背鼓子》代表甘肃亮相央视“直通春晚”节目;《西部尕妞妞》在全国第六届、第九届少儿英才选拔赛中夺得金奖、特金奖;舞蹈《炫舞中国结》在第十三届全国少儿春晚上获“最佳原创奖”;会宁县会师中学的管乐团还受邀走进维也纳进行演出。
此外,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白银促进学校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校一章程”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落实待遇——
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现在的政策好啊,农村老师享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一个月下来,我要多拿1000多元呢。”近日,接受采访时,从教已有37年的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毓芳小学教师马全有兴奋地告诉记者。
除了拿到乡村教师补贴、班主任岗位津贴和教师专业发展单项奖。去年,马全有和同事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还住进了宽敞的教师周转房。惊喜不止如此,在白银市,还有6406名像马全有一样在乡村从教30年或者20年以上的教师领到了乡村教师荣誉证书。
近年来,白银市不断完善教师补充、交流、培训机制,健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白银市提出,市县政府设立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专项奖励,学校发展奖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从综合评价、教学质量、教育治理、教研教改、特色建校、保育保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学校发展奖励激励资金实行分级筹措、分级奖励的办法,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学校集体和教师个人奖励,教师个人奖励纳入绩效考核。
同时,统筹解决教师超工作量报酬,教师超工作量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周课时标准和标准班额以外的实际超出部分核算,教辅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教职工超工作量、各级各类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工作量、节假日值班护校、寄宿制学校夜间护校值班、学科教师早晚自习辅导等,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分两次发放。
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从师德荣誉、补充交流、职称编制,到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管理改革等方面,对乡村教师给予全方位支持。据统计,2015—2016年,全市为符合条件2.67万乡村教师累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6889.01万元;2015年以来,为2000多名教师解决了中、高级教师职称,乡村教师占到60%以上;提高并落实了400—500元/班/月标准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寄宿制学校达到600元/班/月。建立了乡村教师体检、优秀教师疗养等制度,职称晋升和评优选先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机制,并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092套。
在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白银着力加大教师交流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义务教育段学校实行“县管校用”教师交流机制,统筹管理使用本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同一县域内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互补余缺。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之间校长教师交流,仅2016年就交流校长教师1089名,有效弥补了农村教师薄弱短板。
据统计,2012年以来,白银市重点补充学前、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1185人,保证了课程开齐开全开好。同时,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共组织教师培训近5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培训1.7万人次,投入教师培训经费1.2亿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9期近1000人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赴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开展高端研修;组织4000多人次到先进地区考察交流;通过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三区支教、送培进校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让教师们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的同时,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白银市教育局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白银将探索试行取消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行政级别,并实行职级制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校长由同级党委按组织程序考察任命,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加强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实现“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新闻推荐
会宁讯(特约通讯员董建强)近日,“会宁最具影响力的家风”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该县老君坡镇谢埂村苏氏、郭城驿镇红堡子王氏等10个优秀家风家训故事榜上有名。故事都是用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