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陕西地方音乐文化品牌 让地方音乐走入“寻常百姓家”

西安日报 2020-09-29 03:44 大字

秦腔《关西夫子》演出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 尚洪涛 摄)

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秦腔、华阴老腔……作为陕西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这些地方音乐凝聚着岁月的沧桑,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魅力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和灵魂中。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陕西地方音乐在保护传承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使陕西省地方音乐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大的活力?9月2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基层代表、专家学者围绕“推动陕西省地方音乐传承与保护规划的制定”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在全国率先启动陕西省地方音乐传承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擦亮陕西地方音乐文化品牌。

■记者文艳

困境:

山西阿宝成了陕北民歌代言人

紫阳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中“周南”“召南”25首歌谣就流传于汉水流域。紫阳民歌基本形式有山歌、号子、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和新民歌等,题材、结构、曲调灵活丰富,兼南方的婉约和北方的雄浑于一体。

紫阳县政协主席康树民坦言,当前,紫阳民歌面临着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有知名度的歌手和高素质创作人才、缺乏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等发展危机。

“紫阳民歌是地域性很强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音律、音介、调式、语言等,目前真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十人,缺乏有学术造诣的领军人物进行系统研究。”康树民说,20世纪80年代能够从事民歌演唱在档的252名歌手,现仅有32名,且年事已高;同时由于缺乏有激情且综合素质过硬的创作人才,民歌艺术传承出现断档危机。

如紫阳民歌一样,陕西地方音乐历史久远、题材丰富、传播广泛,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公布了六批,国家级民间音乐有40项。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关中社火、陕北腰鼓、陕南采茶歌、耍灯戏等,都与当地民风世俗、思想信仰等密切联系;还有大量融汇了地方音乐特色的红色音乐,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秦腔音乐、眉户音乐、曲子戏音乐、汉调二黄、陕北道情、陕北说书等等,相比于过去的繁荣,发展现状都令人担忧。

“曾经的辉煌掩盖不住陕西地方音乐当前的困境。”在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邓萌看来,由于缺乏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整体规划,这些年陕西地方音乐在创作、表演、研究以及影响力上,总体处于下滑的趋势,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以陕北民歌为例,目前影响力远不如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落后于周边的山西、甘肃、内蒙古,出现陕北民歌原产地“中央塌陷”,数次在全国性比赛中没有斩获,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山西的阿宝成了陕北民歌的代表性人物。

传承:

制定地方音乐传承和保护规划迫在眉睫

“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艺术人才流失、传承处境尴尬、文化产业弱小、缺乏有影响的作品和领军人物等突出问题,制定陕西地方音乐传承和保护规划迫在眉睫。否则,即使近几年火遍全国的华阴老腔,十年后也无法保证其继续正常传承发展。”邓萌如是说。

今年6月开始,陕西省政协组成由省市县三级政协常委、委员,省市县政府部门负责同志,相关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与的调研组,分陕南、陕北和关中3个调研小组,采取电话、网络、微信及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陕西省不同区域、种类地方音乐的传承保护情况;走访文艺院团,与从业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

经过调研和梳理,调研组认为,陕西省地方音乐传承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缘于缺乏专门规划的指导。我们还没有明确促进地方音乐保护传承的阶段目标与长远打算,保护传承工作缺乏一个科学、系统又切合实际的行动纲领,没有一个能够一以贯之的地方音乐传承保护规划。不能将全局性、阶段性方面的事情总体部署,不能将方向性的原则发展路径明晰起来,不能将相关运行机制方面的规范制定出来,不能将专兼职队伍建立起来且作用发挥出来。

建议:

“刨家底”保护擦亮陕西地方音乐文化品牌

“陕西省地方音乐传承保护工作落实落地取得成效,寄希望于专门规划的引领。在全国率先启动此项工作,系统、科学地编制陕西省地方音乐传承保护的专业规划,将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使陕西省地方音乐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大的活力。”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刘玉明表示。

长期从事陕西省地方音乐研究的老专家、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雷达认为,陕西省地方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规划制定,应该说是继十大民间文艺集成志书-陕西卷中四部民间音乐卷(即《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编辑出版之后的一项扫尾工程;是一次对陕西民间音乐施行“刨家底、护财富、促发展”的最后一次全面保护的工程,也可以说是一项“空前绝后”的保护工程。

“由于这些音乐遗产面临不断消失的局面,已经到了保护的最后阶段了。不保护,就会彻底消亡!”雷达建议,这次“刨家底”的保护工程,应当坚持“未曾收集整理的优先抢救整理”和“已经整理的要做到翻箱倒柜、查缺补漏、全面收集”的原则,力争做到“范围广、品种全、数量多”。

陕西地方音乐形态众多,各有特色。委员们还建议,规划编制宜分门别类,兼顾眼前和长远,合理划分传承和保护类型,探索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法。让传承红色基因的陕北民歌焕发新的生机;让群众性、自娱性、广场性和节令性鲜明的地方歌舞,更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让曲艺音乐、陕南民歌推陈出新,丰富陕西地域文化传播,推动文旅结合;让长安笛埙、秦派二胡、秦派筝乐等包含陕西深厚文化底蕴的器乐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而经久不衰。

新闻推荐

紫阳县高桥镇500吨级果蔬气调库正式开工建设

阳光讯(记者李孝华通讯员刘成军)9月初,由紫阳县高桥镇春萌种养专业合作社筹资450万元建成的500吨级果蔬气调库正式开工建设,...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