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同养”模式缘何水土不服

老年生活报 2019-04-17 08:49 大字

把养老院和幼儿园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模式在中国被称为 “老幼同养”。目前,国内开展此种模式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位于武汉、南京和贵阳。但这一外国常见的模式,在国内却遭遇“水土不服”。

养老院开进幼儿园

4月1日上午,在武汉市武昌区的紫阳公园里,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正和老人做游戏。这是一场老幼同乐活动,他们来自武汉的老幼同养机构——童心苑。每周,童心苑都会组织两次老幼同乐活动。更多的时候,老人和孩子是分开的。不同的两套管理人员分别负责老人、孩子的日常照料和护理。

童心苑院长高德明发现,这种模式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和孩子的人格培养确实有好处,甚至改变了老年人对养老院的看法。因为经常与老人相处,孩子们见到生人更有礼貌、更大方了。

“国外有很多学术论文能证明,老幼同养模式确实对老人身心健康有好处,甚至能延长寿命;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彦蓉认为,老幼同养最大的作用在于心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癌症患者住到这里后,状态越来越好。 ”

难以真正融合

温情之外,往往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以童心苑为例,这里的管理人员、保育人员等均为幼教出身,缺乏照料老年人的经验。最初,他们把照顾孩子的方法生搬硬套在老人身上,比如菜要切成细丝、桌椅要做成圆角,但更多的方面并不一样。 “因为老年人和小孩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包括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差异还是蛮大的。 ”高德明说,日常工作中,既要尊重老年人,又要照顾小孩,并非易事。

南京锁金村第一幼儿园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老幼同养的,几乎与武汉童心苑同步。十几年中,也遇到了和童心苑相似的尴尬。有些老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威胁孩子的健康;有些老人对长期进行的老幼同乐活动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烦吵闹;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也可能影响老人的休息。

2018年11月28日,这里疏散了最后一批老人,关停了养老院,只把幼儿园保留下来。负责人陈琪认为,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分成两个场所,偶尔在一起做做游戏是可以的,但真正融合在一起经营并不现实。

缺乏科学设计

“外国的老幼同养已经发展到实验治疗老人疾病的阶段了,但在中国,还在试探这两者能不能结合,连起步阶段都不算。 ”王彦蓉说。在王彦蓉看来,即便是相对成功的武汉童心苑,也没有做到真正的老幼同养,更像是一种资源整合。“真正的老幼同养是一种融合,是牛奶和咖啡的关系。但童心苑是两个苹果。 ”它虽然让老人和孩子共享同一空间,并有一定的接触、交流,但老人和孩子在时间安排、活动配合上缺乏科学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想要做到真正的老幼同养,只靠一家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多部门、多机构配合协调。其中,政府的支持是关键一环。王彦蓉说,在国外,养老和育儿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能够帮助相关机构树立品牌、建立信任,还会给予财政支持。除此之外,生命教育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的联动都很重要。 王翀鹏程

新闻推荐

当养老院遇上幼儿园 “老幼同养”模式遭遇水土不服,服务人员不够专业,缺乏与其他机构协调联动

童心苑老年公寓张贴的老幼同养标语。接收老人前,童心苑要求老人家属签订的医疗补充协议。4月1日,武汉童心苑组织了老幼同乐...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