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奔富路

科教周刊 2019-03-18 01:00 大字

在紫阳县洄水镇联沟村6组,49岁的刘坤秀踏上的是一条突破孤独与贫困的自立自强之路。

2004年盛夏,刚从洄水镇初级中学毕业的儿子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成了村里的骄傲,村民无不交口称赞。没想到,领取通知书的这一程竟让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回家途中,小伙子见到溪水,便全然不顾危险,只想一解暑意,一头扎进水中,再也没能上岸。刘坤秀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为儿子庆功,不料,等来的是儿子溺水而亡的消息。

喜报变噩耗,庆功宴变告别式,这种强烈的反差旁人都接受不了,更何况是作为母亲的刘坤秀。“我不敢相信娃儿就这么没得了,没有他我活着还有什么盼头?”她哭得眼泪都干了,喉咙沙哑了。

消沉了两年后,她与丈夫蔡英齐决定将对儿子的爱封存心底,重新振作起来。刘坤秀曾经在外打工,最终决定留在家乡,从一个家庭妇女慢慢成为独当一面的女强人。

“这两口子太勤劳了,晚上都是大灯大亮的,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和他们住了30年的邻居杨贵仲言语中满是敬佩。2014年,两人贷款4000元买了6只母羊,开启了养羊之路。天还未亮,刘坤秀便早早起床,与丈夫前往九华山山头放羊,蔡英齐握紧手里的鞭子,乐此不疲重复着挥鞭动作,依着风向驱赶羊群,刘坤秀则提前回家准备晚饭,他们分工协作,忙得不亦乐乎。山里的羊群不用化肥饲养及圈养,吃得都是玉米、黄豆等纯天然饲料,羊子不愁销路十分红火,如今已发展至50只,卖出17只羊,共计14000元。

仅养羊一项,收入就能满足两口子的日常生活了,但刘坤秀偏偏是个要强的人。“现在趁着身体好就要多挣点,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自己勤快点,自食其力才得行。”她言语坚定。2016年,看准养蜂的甜蜜事业,养了22桶蜂,取蜜300余斤,交易额14000多元;种了5亩地的茶,产鲜叶300余斤,一年交易额2000元;养2头猪,每年纯利润2000余元;种植魔芋200斤,纯利润600元,所有产业加起来,一年有2万余元纯收益。

刘坤秀还当起了村里养路卫生保洁员,“有时候真不忍心,看着她手上的伤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蔡英齐不善表达,神情稍显拘束,但眼神中满是对爱人的爱意。每到雨天,蔡英齐总是在家门口的公路来回踱步,“山路总是垮石头,她一个人太危险了。”刘坤秀1986年与蔡英齐结婚,至今,已走过了32个年头。蔡英齐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走一段路就要歇一会儿,不能干重活,也无法外出。2016年,刘坤秀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足浴培训,获得收入不菲的前往南京的工作机会,但因要照顾丈夫,几度婉言谢绝。“我学了这项技术,可以给老蔡按按,他说还挺舒服,我这手艺也算没白学。”她笑得很甜。

说起未来,刘坤秀豪情满怀,“把蜂桶增加到50桶,羊增加到100只,鸡增加到50只,参加厨师培训。”蔡英齐在一旁温柔注视,赶紧打断了她,“有现在这么多产业就够了,我只想让你多休息下,把身体顾好。”一粥一饭,一生一世,白昼有羊群作伴,夜晚与星宿为伍,从昼到夜,永不止息,刘坤秀说,现在的她,很知足。

通讯员 朱烁旭 黄纷

新闻推荐

紫阳人大开展监督促环保

本报讯(通讯员周清华)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品质。3月上旬,紫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到乡镇...

紫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