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安康日报 2018-09-28 10:10 大字

(上接一版)

扶智:“解扣子”更要“找路子”

“以前在外面打零工,工资低还不稳定,现在在修脚店上班冬暖夏凉,既轻松又安全!”洞河镇香炉村一组贫困户余开成说,在外地务工多年,2014年回乡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修脚足浴培训班,结业后分配到远元集团上海分公司,4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修脚工干到上海市区经理,目前在西安市区和紫阳县城都买了房,还买了车。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生活,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调动群众积极性既要解“思想扣子”,也要找致富路子。在紫阳,像余开成这样通过技能实现脱贫致富的不胜枚举。要想群众脱贫,除了唤醒脱贫意识,激发斗志,还得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脱贫致富的本领,才能彻底解决贫困群众“不会脱贫”的问题。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该县从2014年起,围绕“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探索推行“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脱贫模式,狠抓修脚足浴、特色烹饪、家政月嫂、电子商务、建筑劳务五大免费技能培训,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该县将技能培训纳入全县20项重点工作,年初下达培训任务到镇到村到驻村工作队,实行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出台《紫阳县技能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在册贫困劳动力参训台账,实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销号一人,确保贫困群众精准培训、稳定就业。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全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及教材用品费,免费配备生活必需品,补往返交通费。对培训合格的由合作企业解决入职路费,从此减轻参训人员负担。

该县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369期2.62万人。其中开展修脚师培训282期21906人,家政月嫂培训22期980人,电子商务培训14期570人,特色烹饪、小吃培训34期1928人,建筑劳务培训6期283人,职业茶农培训10期505人,焊接工培训1期51人。

“有光滋养有雨润,终须种子自向天”。在“精神扶贫”的引领下,紫阳广大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倍增,已滋生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同贫困决战,向小康冲刺,朝幸福迈进。

扶制:“治标”还得“治本”

“个人富不算富,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39岁的焕古镇松河村返乡创业青年吴凡说,2015年,他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放弃外面每年20万的高薪,回到了家乡松河村自主创业,与贫困户一起种植香菇,帮乡亲们销售土特产。一年来,按照“公司+贫困户”模式,已累计收购1000余斤腊肉、8000余斤干洋芋片等土货,累计销售额达10万元,惠及该村30多户贫困户,使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5月,他高票当选为松河村村委会主任。

贫困群众想干会干,还得有人领。近年来,该县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鼓励引导乡村能人返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实行县镇村三级干部包组联户,教职员工包帮贫困家庭学生,50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成包联对子,贫困群众家家都有干部“亲戚”。他们登门入户讲政策、听需求、出点子、办实事,成为贫困群众的“眼、嘴、耳、腿”。

脱贫之后往哪里走?群众持续增收怎么办?脱贫攻坚核心在产业,关键在产业。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做到精准滴灌。立足生态富硒优势,重点壮大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上联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下联贫困户,把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组织起来。通过龙头带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群众都“链”到“种、养、加、旅、工”产业链上来,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增收有门路,确保致富路上一户也不落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该县通过一系列扶贫扶志措施,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长效上“扶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引导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同步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脱贫。

新闻推荐

致全市扶贫工作队的一封信

夏秋之际,暑气渐消,勤劳的人们,期待秋的收获;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劳苦的你们,正在攻城拔寨。你们在一线艰苦奋斗,我们在后方出谋划...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