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仪式感”回归传统美德

安康日报 2018-08-15 01:02 大字

十年寒窗苦,一朝发榜日。随着一封封录取通知书的寄达,苦读多年的学子终于跨入了理想中的高等学府。这是人生大事,是家之幸事,可喜可贺。

中国人讲究人情,礼尚往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家庭为了庆祝,同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办起了“升学宴”“谢师宴”。然而,近年来的“升学宴”“谢师宴”却变了味道,它不再是家人、同学、师生间的简单庆贺,而是带有越来越多的“功利主义”味道。一些人以孩子升学为名,大讲排场,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较大负担;有的甚至借机敛财,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变了味的升学宴成为人情掩护下的“红包宴”, 让宴请失去了本身的淳朴与庆祝的初衷,成为滋生“四风”的温床。

针对“升学宴”“谢师宴”,安康市出台了禁令,明令禁止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之机办“升学宴”, 将正常的人情往来融入法治精神,用法治筑牢“防火墙”,厘清人情与党纪的界限,划清公与私的边界,防止触碰法治“红线”,从而将“人情”牢牢拴在安全区。

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如将“升学宴”看做孩子的“成人礼”。踏入大学校园,表明从此孩子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孩子”、一名普通的学生,而是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担负起中华崛起责任的青年。“升学宴”更重要的是一种仪式感,应该通过适当的、有意义的方式予以祝贺。“升学宴”“谢师宴”上的热闹喧嚣、推杯换盏,形式大于内容,既不能真正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也无益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

时下,安康市新民风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紫阳双安镇和汉阴涧池镇为学子举办的集体“升学礼”,通过简单、淳朴的方式,将感恩教育、新民风宣讲和纪律规矩贯穿其中,让孩子在踏入大学校门前,明了该做什么、该弘扬什么,知晓社会的“红线”和纪律,不啻于教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而现场的学子感恩,不但让感恩教育“站起来”、更形象、更生动、更丰满,也更深入人心,通过点点滴滴,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升学季、毕业季,在考生的澎湃激情中,我们为紫阳、汉阴的做法叫好,这是最好的“升学宴”!相信参加过这种“升学宴”的学子,必能奋发学习,修身养德,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回报老师、父母对自己的辛勤培养。

邹秉融

新闻推荐

西北唯一魔幻主题乐园 安康欢乐世界对外开放

魔幻主题乐园安康欢乐世界全貌近日,集游乐、观光、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高端园区,西北唯一的魔幻主题乐园安康欢乐...

紫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紫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