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地一非遗,陕派文化震乾坤 华阴老腔、青曲社巡礼高新,献艺天地源·万熙天地
“匠人匠心·文脉传承”第一场活动现场
民族的才是纯粹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陕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大省,数千年来孕育出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民间艺术,如信天游、秦腔、紫阳民歌、老腔、凤翔泥塑、关中剪纸、汉中桄桄、皮影、薰画等。这些饱含情感、充满张力古老的民间艺术部分已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华阴老腔和陕派相声频频亮相,广受好评。
老腔一吼,声震云霄
老腔发源于华阴县,如果唱戏人处于台后,就是皮影戏;而唱戏人若在台前喊唱,这种表演就是老腔了。起初,老腔只是皮影戏的“附属”,从2005年开始,老腔开始独立出来,从幕后转至台前。
虽然都是陕西本土的曲艺,但老腔不同于秦腔。老腔来自于东府,而秦腔则来自西府。在乐器使用上,秦腔使用板胡、梆子等,老腔则以二胡、月琴、梆子、快板、条凳,配合高亢豪迈、声震云霄的喊和吼,唱出陕西人的生性乐观与豁达。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华阴老腔就已经走进大众视野。张艺谋电影《活着》、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都能找到老腔的影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阴老腔作为非遗代表之一,在奥林匹克中心亮相展演。2016年春晚后,华阴老腔从被人们“所知”变为“熟知”,而以张喜民为首的老腔艺人们,也开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这一传统文化瑰宝。
陕派相声,逗乐全球
如果说华阴老腔代表着陕西最朴素的生活发声,那么陕派相声则以其“接地气”、“干净利落抖包袱”等特点,在小剧场、茶馆、屏幕上营造出“笑”果十足的观赏趣味,而这种极具地域特点的相声风格,也正符合陕西人“生、冷、蹭、倔”的性格。
陕西曾是国内的相声重镇,西安游艺市场一度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等齐名,是民间相声艺人荟萃之地。近年来,继北京德云社为走红后,以青曲社为代表的陕派相声也开始踏足一线娱乐平台。随着苗阜、王声等表演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等段子逗乐全球。洋溢着“泡馍味儿”的陕派相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陕西相声,从剧本创作和表演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以方言表演的“改编相声”和以脱口秀形式演出的“原创相声”。改编相声主要以传统典籍、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成熟故事为蓝本;而“原创相声”则把网络笑料、时事趣闻、娱乐八卦、文学经典等进行杂糅整合创新组装,其作品更接地气、更符合大众娱乐享受。
传统精粹,薪火相传
门类众多的非遗文化资产,丰富、滋养着陕西乃至全国人的生活趣味。作为地域软实力代表,民俗非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鲜活的精神驱动力,并以传承和创新,让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近日,在第七十二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李永军说:“非遗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专属记忆,我们会整合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资源,将这些优秀的传统和文脉传承下去”。
非遗盛宴,万熙上演
在传统文化面前,每个个体都应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畏。之于人,是发自内心的敬意和赞美;之于企业,是以社会责任肩扛弘扬的旗帜。作为中国文化地产的领跑者,天地源多年来坚持尊重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在缔造多个商务、商业、人居标杆的同时,带着对非遗文化的崇敬初心,不断践行传承、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使命。
12月23日,由天地源·万熙天地携手华商报联合打造的“世界非遗文化专场2——艺趣共响,时代传承”,将在天地源·万熙天地接待展厅举行,在活动上,华阴老腔央视春晚班底携手青曲社相声名嘴同台献艺,为西安奉上一出璀璨有趣的非遗文化饕餮盛宴。身怀绝技的艺人们,将用传统声音,对话这座城市的成长和都市生活的艺术情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程刚通讯员杨涛今年年初,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王家河村村民张永祥,把自家7.4亩土地入股到村里的丰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由此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又聘请他在种植区负责日常管理。“我现...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