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江边听二黄

汉江晨刊 2017-11-14 00:00 大字

□ 陈梅 文/图每逢周末,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的戏台上,汉调二黄唱得正欢,台下游客如痴如醉。

这些由民间艺人组成的汉剧班子,活跃在城乡的舞台,用他们对传统文化那份炙热的情怀,演绎着一出出二黄曲目。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标签,传统文化才是她最有魅力的地方,汉调二黄,紫阳县一直在传承和保护。

说到汉剧,不能不说起蒿坪镇的杨家院子。汉调二黄最初的发祥地就是紫阳蒿坪河一带。最早的班社活动可以追溯到乾隆二年(1737)。1958年,据老艺人冯仁才、邱盛茂口述,蒿坪河东门寺的乐楼(戏台)上曾有"乾隆二年八月乾胜班在此破台"的题壁。生于乾隆三十六年的蒿坪河艺人杨履泰(杨家家谱),曾于乾隆末期至嘉庆年间领泰丰班在蒿坪河一带演出,享名一时。嘉庆至道光年间,杨履泰与其子杨金年继续领班演唱,并于西乡沙河坝、屈家河,首次创办了汉调二黄科班,收徒60余人,培养出"鸿"、"来"两辈艺人。"来"字辈最杰出的艺人为查来松和屈来寿,"鸿"字辈最杰出的艺人为贺鸿生。两辈艺人分散于安康、汉中、商洛、关中及四川等地领班演出,并不断在各地举办科班,教授学徒,遂使汉调二黄在各地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品牌兴农商标富农 地理标志商标助推脱贫攻坚高峰论坛举办

本报讯昨日下午,由国家工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陕西省工商局共同承办的第24届农高会地理标志商标助推脱贫攻坚高峰论坛在杨凌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地理...

紫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紫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