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变革 动力变革: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陕西推动经济发展变革之动力篇

陕西日报 2017-11-09 08:20 大字

10月26日,陕西建工集团和陕西亿杰控股集团共同成立内蒙古陕建矿业有限公司。其中,陕西建工集团占股51%,陕西亿杰控股集团占股49%。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开发内蒙古最大的花岗岩矿山。图为新组建公司领导在生产车间检查。本报记者 程靖峰 通讯员 杨英龙摄

本报记者 苏怡

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陕西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追赶超越的新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报告还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创新方面,陕西手握好牌,而且打得有章有法——

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

作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的引领者,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183项。依靠核心技术,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远销欧美。如今,像炬光科技这样富有创新活力的瞪羚企业,已经成为孕育陕西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曾几何时,“挖煤卖油”是陕西这个资源大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依靠资源价格推动带来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陕西经济步入了调整的“阵痛期”。

面对新形势,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依托陕西自身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积极引导非能源产业发展,以改变过去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新动力。

目前,陕西以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等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日渐成型。三星高端芯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中兴微电子无晶圆设计工厂……随着一批世界级企业项目落户陕西,“新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10.5%。

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做大品牌、做优服务……作为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和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企业告别粗放的生产方式。同时,华为、海航、京东等企业在陕合作亮点纷呈,华侨城、葛洲坝、绿地、宝能等企业来陕投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优势产业项目正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升级双引擎,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陕西经济发力“高精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坐在家中拿着手机就能“种田”,看着电视还能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令人吃惊的事情,就发生在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创新园的智能温室里。

只需通过天线和土壤里的摄像头,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大棚里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如光照、湿度等,专家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诊断。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实现无人化智能生产的同时,农业生产也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用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给农业安上“千里眼”,陕西用科技创新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新变革。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载体。之所以产业要向园区集中,是因为它可以带来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的共享、综合交易成本的降低、技术溢出的创新环境等集聚效应,因而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园区建设也成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陕西,农业方面,拥有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西安高新区、渭南高新区、宝鸡高新区等;国防科技工业方面,有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等。截至去年8月,陕西省命名、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分别达到6个和10个,数量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园区有紫阳富硒茶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科集团有机锡新型建材产业园、西安高新半导体产业示范园、朱鹮有机产业示范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

在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中,陕西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示范区创建模式,创造了科研、技术、人才、创新相结合的示范区建设协同效应。

创新型省份、西咸“双创”示范基地、自贸区……随着创新试点建设的全力推进,陕西厚积薄发,正在向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目标大步前进。

营造创新发展的环境保障

8月19日,2017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的首场活动科技人才峰会暨“梦回长安校友行”活动在西安举行。大会结束时,举办方宣布:“请院士们先走!”坐在第一排的院士们起身离开时,第二排的各级领导起身相送。

一声“院士们先走”,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应有的集体自觉和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尊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作为高校密度和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陕西在校学生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并拥有百余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学科体系完备,专业技术人才突破170万人。

然而,据《2016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70%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和80%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已被东部沿海地区“预定”抢走。

留人先留心。今年,西安再降户籍门槛,出台全国最优惠人才落户政策:本科学历人员落户西安的年龄限制上调至45岁,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不设年龄限制。除了在户籍政策上“做文章”,西安还出台了多项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发布《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5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出台三项服务五项补贴扶持大学生就业,帮助解决住房问题……西安拴心留人的诚意满满。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政府进退有度。退,是腾出空间,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让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进,是面向“市场失灵”领域,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和顶层设计。陕西不仅招贤纳士,更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策洼地,紧抓重点领域改革:简政放权大刀阔斧,“放管服”启动,“店小二”服务更加贴心;现代化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让贸易门槛更低、投资更加便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聚集叠加,“走出去”的大通道越发宽广,“引进来”的强磁场越发有力……

站在新的起点,陕西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动力转换的无缝衔接、持续到位,从容自信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履。

新闻推荐

钱德清的第二次生命

李铁梅年仅34岁的钱德清家住紫阳县汉王镇农安村六组,三年前,这个黝黑健康,吃苦耐劳的庄稼汉子,凭着自己过硬技术,在西安,江西等地建筑工地上干起了粉刷工的活,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跟随一起在外打拼,五十多...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