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10万群众扶贫搬迁“挪穷窝”
本报讯(通讯员杨涛)紫阳县双桥镇兰家坪安置点搬迁户张家新,是该镇四坪村村民,老家距集镇15里路,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前年,老张搬迁到安置点后,他在集镇做建筑工人,妻子在四坪村生态茶叶园区当采茶工,加上种了40多亩厚朴,每年收入稳定,实现了脱贫。
“现在党的政策好,让我从山上搬到了镇安置点,安置点吃水、用电和交通都非常方便。”聊起移民搬迁,老张情真意切。像老张一样,自2011年移民搬迁实施以来,紫阳近10万群众告别恶劣环境,走上搬迁脱贫路。
紫阳县立地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环境艰苦,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未来三年,全县还有1.8万多户6万多人需要通过搬迁实现脱贫。
面对现实和压力,紫阳把移民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把移民搬迁与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融合,通过引导群众进城入镇,在农村中心社区等集中组团安置,从根本上改善搬迁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
精准搬迁安置是移民搬迁关键环节。紫阳县围绕“人往哪里搬”和“房子怎么建”的问题,坚持“两避四靠”的思路,即避开河道和滑坡泥石流,靠近集镇、村中心、主干公路和园区,科学选址,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以移民搬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为保障贫困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又防止过度举债建房难以脱贫,该县对建房面积和自筹资金实行“双控”:严控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政策“红线”,严控搬迁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底线”。完善“交钥匙”工程,对建档立卡在册特困群众搬迁住房实行兜底保障。充分考虑搬迁对象个人能力、经济状况和本人愿望,体现不同搬迁群体对安置房建设的不同需求。
围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人居,该县加强安置点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网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环境优美、生活富裕。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紫阳在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的同时,着力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始终将后续产业发展贯穿移民搬迁工作始终,产业培育与搬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依托园区企业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户搬迁后能就业。将移民搬迁与技能培训高度衔接,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帮助搬迁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免费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脱贫模式。依托现有创业贴息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帮扶有能力的搬迁户创业。充分用足用活用好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该县还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通过扶贫先扶志,稳定贫困群众搬迁后脱贫致富信心,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做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冉乐张伟)近日,国家工商总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幕。“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中国工商报社联合评选为商标富...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