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里的乡亲
□辛子牧
从很久远的年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镇坪出发到重庆巫溪的大宁府运送官盐,“盐背子”们要走七天七夜的山路。巴山路,难,难于上青天!“盐背子”得牢记“上七下八平十一”的祖训方可得活(向上爬七步一停,向下爬八步一歇,平走十一步休息。所谓的休息,就是用一根与胯齐平的T型拐杖在背篓底部一撑)。搭建在河道两侧悬崖峭壁上栈桥盐道的历史,可要比蜀汉栈道久远得多……
封好的官盐,每块60斤,普通体力的人每人背两块,强壮一些的背三块。每一次背盐人出门与家人都是生离死别,深山里有野兽、土匪,雨、冰、雪、滑坡、落石,脚下一个踩空随时就没了性命,所以背盐人都是用命来糊口养家。从巫溪由镇坪的“盐背子”们背出来的官盐,养活了整个陕南、甘南、湖北,乃至关中地区的人民……
前些日子上山,查看村里产业园洋芋的打粉进度,发现用于搭建鸡舍的钢龙骨沿着产业路运上来了,共200根,每根50斤。我上肩试了一根,勉强能撑住,但硌得骨头都疼!一对邻村的小夫妻,正在往上扛。男的每次独自背三根150斤,女的背两根,双手托起钢梁的中间部位上右肩,挺腰站起,左手持一根拳头粗树棍从左肩膀搭起钢梁中间的另一端,钢梁从身体两侧还各长出去有三米,右肩主要负责持重,左肩撑住的树棍负责掌控角度与平衡。从他们背起的地方到目的地,上下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两百米左右。但坡度绝对在70度以上!没有路,基本上就是踩着两个脚印宽的崖石沿曲线迂回往上攀爬。这夫妻俩从早到晚不停,用时两天,把这200根钢轨都扛上去了!
想起有一次去拜访住在青萍山顶的郭中英大姐,早晨九点上山,一路未歇下午两点半才到达大姐家(迷路N回),喝了几口水休息了一个小时下山。返程时郭大姐让儿子给我带路,小李子肩扛150斤板栗,居然还能一边抽着烟哼着小曲儿不时地弯腰屈膝捡拾山路上掉落的野果!近70度的坡度,扛着150斤负重胜似闲庭信步,我当时却已经连呼吸都费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固然励志,和秦巴山里的乡亲们共同生活多多学习,也自然会晓得了。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1月12日消息,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
镇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