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安康三益履药号庄票
□ 牛谦才文/图
从清末到民国,安康城区有40多家药铺,三益履是四大药号之一。经理聂允文的祖父叫聂立斋,父亲叫聂煊堂,于清同治年间由江西清江县樟树镇贩运药材到汉口销售,辗转来到安康。说起樟树镇,民间流传有一句俗语:“药不到樟树不灵。”说明该地是中药材集散和加工的一个重要地区,因为有这样一个地理环境,那里的药商比别的地方人都善于经营药材。安康三益履、凌义昌、张协丰、杨庆和等,都是于清末从江西来安康从事药材经营的大商号。
江西—武汉—安康,聂氏三代人辗转三地,历尽艰辛,始终未改经营之道,服务社会大众,故取名三益履。
三益履采取的经营方式有:在安康城的中心点大北街开设中药铺;在镇坪县购买药山;在陕南各地广设收购客栈并把重点放在长途购销上。为了拓展经营路子,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三益履发行的庄票主要有街票、汉票、港票三种。
扩行街票:民国初、中期,三益履每年发行街票二千串钱(约折合1300块大洋),付持票人基准利息10%,用来激活投资面,年末以红利充盈的名义另行再增1%到2%,以取得投资人的信任。三益履扩行的街票,都不至于出现“挤兑”、“逼债”的地步。因属街票,范围仅限城区市民,采用临时手写票,也可省去印制票据费用。
笔者收藏有1枚戊辰年(1928年)九月初二日汪发文投资大洋30元的手写票据。上有“兴安三益履药号”无边线竖形章和:“三益履记”加边线方形章。票面还加盖同一图形的两枚人物图,由于历史久远,印油褪色,用放大镜可以看到人物所持长字条文字为“一本万利”。说白了,街票相当于白纸欠条,可庄主有固定的庄铺门面和一定的硬通货储备,其信誉度还是比较高,达到庄主和投资者双赢的目的。(见图1)
发行汉票:民国初、中期,汉口的粗药市场达到饱和程度,不少药材滞销,继之而起的是党参取代了别的粗药地位。三益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放,却嫌自有的资金不够充足,于是就大卖汉票。由于他的资金扩充了,信誉度随之增高,出卖的汉票有时货船抵达不到汉口时,他的栈房经纪人就到钱庄“上架子”(即透支),一次可借支三至五万元。货到出手后,还本付息,这样就能及时兑付汉票,不失信用。三益履还利用汉票付款。汉票付款有三个月期限,通过协商也可长达半年之久。有此足够的缓冲时间,款子可用来收购药材。
民国初、中期是三益履的全盛时期,三益履的药材经营扩张迅猛,当时的兴安府四乡二十四铺大都设有收购栈房,派专门坐栈先生常年收购药材,以汉票做交易,而且不同的铺子印制不同的票面。
笔者收藏一枚印有“安康沈桑铺”的三益履汉票,票面长21厘米、宽9.5厘米。聂氏字号招牌有三益履、三益老、聂恒兴。兴安府四乡各铺用的是聂恒兴,专指经营收购业务。有“谨防假象,夜不发钱”小字说明,票正面纯蓝色,印有王羲之爱鹅等典故图案9组,下边缘用放大镜可看到“兴安大什字……”尚有三个字模糊不清。票背面为红色,褪色明显,但“聂恒兴号”“安康沈桑铺”等字以及图案依然清晰可认。据看过此汉票的长者回忆,三益履印制的在汉中、西安、汉口使用的汉票比在兴安府各铺使用的汉票要精细些。
发行港票:聂允文的侄儿聂祝懼代理汉口的经营业务,他在汉口坐栈,全权负责将特等党参王、麝香等贵重药材由汉口转运缅甸、香港出售,所需费用很大,就再发港票,其性质及手续都和汉票类似,只是票面设计更精致漂亮。遗憾的是现尚未发现遗存。
解放以前的私企金融票证,虽已时过境迁,可它毕竟是研究地方史志人文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笔者将所得所识见之于报,以飨读者,并企赐教。
票证话安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7日,“中国长寿文化之乡·镇坪长寿宴发布会”在镇坪县曙坪镇腊味小镇隆重举行。本次发布的镇坪长寿宴精品菜系...
镇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