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开花村里开心事
本报记者 黄敏 胡小宁
连续几天的阴雨,让秦岭变得如诗如画,绿水青山苍翠欲滴。
7月22日清晨,雨渐渐停了。走进旬阳县构元镇羊山脚下的开花村,于烟雨蒙蒙中看山峦载绿,听溪水潺潺,别有一番惬意滋味。天一亮,村民张保花就在屋前的菜地里摘菜,此时她已经摘了一大筐新鲜的蔬菜。
“我这点地种的菜可不少,有茄子、辣椒、青菜好几种,隔几天就能摘一大筐,拿到我上班的地方卖了,能顶两天工资呢。”张保花喜滋滋地说,胳膊上挎着满满一筐子菜,使她行走起来有些吃力。
走出菜地,张保花把菜倒在院子的水泥地上,麻利地摘干净,又整整齐齐地放进筐子里。此时已经快8点了,张保花赶紧回屋换上工服,锁好门,提着菜筐就往上班的地方走。
“这些菜本来是自家种来吃的,没有打一滴农药,长相不太好看,但绿色无污染。以前吃不完的菜都烂在地里,或者扔了。现在我上班的地方统一收购我们的菜,还有土鸡、土鸡蛋,一个月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收入。”张保花边走边介绍,她上班的地方就在一路之隔的“羊山民俗村”,下个坡过了河,不过五分钟路程。
羊山民俗村紧临河畔,是一处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也是开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民俗村建设古朴雅致,风景自然怡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看山望水,寻找乡愁。
张保花是羊山民俗村一名面点师,每月工资3000余元,这让她很满足。
走进民俗村,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早起的村民在河边的廊道上喝茶、聊天。民俗村乡村文化大舞台上,几位村民拿着乐器正自弹自唱,好不热闹。张保花像往常一样把蔬菜送到收购处,现称现结,转眼间一筐蔬菜就变成了现金跑进她的腰包。
“现在农产品有了好销路,加上工资,我一个月的收入比那些在外打工的还要高。这里工作轻松,环境优美,离家还近,我感觉特别幸福。”说起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张保花喜不自胜。
在开花村,像张保花一样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的人还有很多。
“我们依托自然山水,打造乡村旅游民俗村,让游客获得更多的自然体验和农耕乐趣。”羊山民俗村负责人梁丹告诉记者,羊山民俗村的开发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美化了村庄,又带动了开花村40多人就业。同时,还收购村民种植的土豆、魔芋、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梁丹说:“除了带动农民增收,民俗村内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也吸引了旬阳县很多艺术团体来表演,附近村民也时常登台演绎旬阳花鼓戏,展示传统民间文化,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使民间文艺得以传承。”
天色透亮,开花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勾画出一副诗情画意的山水美景。张保花开始忙碌了起来,乡村文化大舞台上,几位村民说谈逗唱,用最美的乡音,传唱着幸福和美的“乡村进行曲”。
新闻推荐
民警为老人寻找到了钱包“去办个事就把行李忘记放哪了,多亏了咱民警同志帮忙,要不我自己根本找不回来。有困难找民警,这...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