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脱贫记 旬阳县“五扶励志”让双河镇竹园村旧颜换新貌

西北信息报 2020-01-09 00:33 大字

旬阳县双河镇竹园村一角

驱车沿着弯弯扭扭的龙家河一直往里走,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同世外桃源便是旬阳县双河镇竹园村。竹园村因竹而兴,而盛,而名,坐落在双河镇最偏远的老爷山下,距县城90公里,集镇23公里,和湖北接壤。全村占地面积1447公顷,在此居住生活群众有260户850人。

五年脱贫之路,对于竹园村来说走的异常艰辛。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旬阳县委、县政府“五扶励志”经验指导下,在双河镇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下,在包帮单位旬阳县林业局的倾力帮扶下,在帮扶干部竭尽全力的艰苦奋斗下,竹园村变了模样,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扶智、扶正、扶长“五扶励志”的稳定发展道路,为蹄疾步稳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务实管用、可长效发挥作用的有益做法和宝贵经验。

走访竹园村,让人一直有一个感觉:原来,扶贫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给予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动力,便有了乡村振兴。

 扑下身子扶贫

“他们”趟出了一条“天路”

“他们”,包含很多人,伴随着竹园村“大变样”的很多人。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三老汉”。这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也是群众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有一个扶贫工作群,名字就叫“三老汉”。分别是现年57岁的旬阳县林业局干部樊宗成,同为52岁的林业局干部王道斌和胡林海。

通往贫困户王仁林家的路,建在山崖边,从山下望去,惊为“天路”。帮扶干部胡林海为了来去方便,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拉着“三个老汉”每天行走在这条路上。由开始的不敢开,到后来的“浪跑”,他们经过了一段煎熬后变的习以为常。而到贫困户汪金银家,只能靠步行,下雨天,他们拄着拐杖,互相搀扶上山,成为一道风景,王道斌第一次去汪金银家被狗咬的事,成为“三老汉”的笑谈,也成为了三个爷爷级别扶贫人疲惫后的快乐。

他们是林业局下派驻村工作队的代表。“作为林业局,立足行业优势,扶贫中,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力出力,要技术给技术,毫不含糊!”旬阳县林业局长向小敏说的斩钉截铁。

“钱到,物到,人到,树苗到,技术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奋斗?”双河镇党委书记胡广涛发动群众直击问题核心。

林业、农业、交通、水利、卫健、教育、包帮干部在镇党委的指挥下,联结成作战共同体,形成共同发力、共同担当的攻坚局面,让竹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及硬化道路7条22.3公里,新修便民桥3座,饮水工程2处、河堤300米,修建安置点一个解决62户不安全住房,全村群众医疗、教育全部得到保障。

扶贫的道路从不平坦,但是对于竹园村来讲,他们趟出一条光明大道。

 给予希望扶志

让每个贫困户都开启新生活

如果不是一次道德评议,49岁的贫困户汪金银至今还在竹园村三组高山上过着自己的“乱包”日子。家里有精神病的妻子及两个幼子,道路不便没产业,打工妻儿又无人照顾,得过且过的熬着苦日子。直到村上组织的道德评议会上,村支部书记柯昌根看不下去了:“你汪金银再不好好过日子,我停你的低保!”“我自己确实不该,但要过好日子,柯书记,我这种情况,怎么过?”汪金银反问柯昌根。

柯昌根结合汪金银有养羊的经验和基础,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发展养羊!

“养羊?我手上没有钱怎么发展?”汪金银再次发问。“我借钱给你,但前提是必须养好,能挣钱,否则连本带息还给我。”在这样的约定下,汪金银发展山羊50只,已经获利三万元,现在存栏30多只,目标准备发展到60只以上。

如今的汪金银白天在山上放羊,晚上回山下移民安置点居住,两层移民安置新房,让患多年精神病的妻子病情也似乎得到了好转。

而对于66岁的汪本乾来说,和妻子离婚后,孩子逐渐的疏远了自己,生活孤单。直到移民安置搬进新家遇到同是单身的贫困户邱世贵后,生活发生了变化。

都是贫困户,都是单身,每人分到25平方米的交钥匙房,而且是隔壁,一来二往,两个老人暗生情愫,帮扶干部看在眼里,干脆从中撮合,两个老人结合一起,把两个单间变成了套房,在村上干部的引导下,近期准备结婚,也算是竹园村的喜事一件。获得新生后的汪本乾,像换了人一样,从此有了责任和担当,积极到村上园区务工,每年有1.3万元的收入,日子过的越来越有劲。

像这样,喜庆事,新鲜事在竹园村经常发生,乡里乡亲的,过好了大家都乐意看到。无事整酒的风气渐少,不孝敬老人的人不存在,好吃懒做的人成为全村唾弃的对象,新民风建设有板有眼,全村无一上访事件,无一打架斗殴事件,无一治安刑事案件,“种种没有”成了村支部书记柯昌根的谈资。

“见贤思齐的风气形成,移风易俗的环境具备,你追我赶的劲头正足,大家都在赶着朝好日子奔,谁还有闲心闹矛盾,扯闲经,当燃筋头,成不孝子呢?”竹园村小学的老师查代金说。

 授人以渔扶智

教给贫困户消灭贫困的方法

旬阳县林业局之所以下派三个五十多岁的老干部,是因为觉得他们有担当能胜任,而且都是局里的技术型干部,局机关立足部门行业优势,把技术培训做实做足,让贫困户掌握专门的种植技术,实现稳定脱贫。

旬阳县林业局通过发放拐枣、香橼、板栗树苗和蜜蜂,让贫困户结合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林业局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让500亩拐枣、30亩香橼,200箱蜜蜂找到自己的主人,后期通过手把手教技术,特别是在嫁接、管护、种植上实现无缝对接,让产业迅速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烤烟种植,有着多年经验的竹园村有很多话语权,400亩稳定的烤烟种植面积,让大户获利,让贫困户有信心,让务工收入有保障。

对于同样是贫困户但是没有劳力的妇女徐顺莲来说,参加了手足修复师的技能培训,现在在福建上班,每月工资拿到5000多元,同村的贫困户柯增娟觉得有前途,在徐顺莲的带领下也参加了培训,同样拿到5000多元。

竹园村有三个创业能人柯增益、袁大明、柯玉尧,分别在青海和河南把建筑和矿业做成了行业品牌,村上及时成立了竹月扶贫劳务公司,实现了和企业的完美对接。对于村民柯胜海来讲,如果不是劳务公司提供的平台,一辈子都没办法出国务工,现在不但到老挝务工,而且年薪在20万元以上。村上总有劳动力498人,除开在家发展产业外,其余287人都在劳务公司的牵线下,成功找到工作,实现稳定工资收入。另外87人在本村合作社及园区实现稳定务工,实现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据资料显示:竹园村2018年人均纯收入9800元,2019年预计达到10850元。

振兴乡村扶长

建一座能致富的“鱼塘”

村级有自己的农业园区,而且规模不小,在旬阳各镇显得尤为罕见。

外出务工能人柯增益、袁大明、柯玉尧共同出资150万元建成了千源农业园区,园区把经营权交给农户,把管理权交给村支部。在村支部的统一规划下,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全体村民入社,通过发展蜂蜜、烟草、香橼、板栗等,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分红等方式让所有贫困户抱团取暖。

在旬阳县统一指导下,竹园村科学运用“党建+”系统思维,招引、培育经济实体,带领群众闯市场采取支部带强“X”、支部就是“X”方式培育“X”载体,以合作组织联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牵动、社区工厂促动、乡村旅游互动、党员干部推动等模式,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市场经济中获得稳定效益。

按照“支部引领·村社合一”的思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委会与集体经济在“人员合、业态合、强弱合”的体制下,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发展优势紧密融合,使支部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政治属性与集体经济属性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属性合二为一,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减贫惠民。

目前,竹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共计带动贫困户30人,千源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70人,竹园村扶贫互助资金共有社员102人,20户享受资金扶持,2018年,园区仅务工劳务发放工资90万元,2019年将达到60万元,村集体分红达到既定目标。

走访竹园村发现,产业、就业是稳定脱贫致富基本保障和长效之策,村上集聚土地、科技、投入、市场等要素,落实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产业项目“四带”措施;把劳务扶贫公司建到村,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形成了人人皆可就业的局面,使产业与就业“合二为一”,变“输血”为“造血”,为推动村级稳步脱贫、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拓展了途径。

抓好头雁扶正

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

见到老党员王仁林,他和老伴正在家里给烤烟分等级,金灿灿的黄金叶,映射在两个老人脸上,平添了几分喜气。

有着33年党龄的王仁林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当了34年的组长,有着23年的烤烟种植技术。在当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都愿意听老党员王仁林一句话。家里,31张奖状整齐的被王仁林“供”在墙上,在党和国家给的荣誉面前,老王总是一脸虔诚。

王仁林也曾是贫困户,但是很快就脱贫了,今年带领一名贫困户共同种植了20亩烤烟,还聘请了8个务工人员打工。一身正气,做事公道是邻居对他最高的褒奖,在村上推行的“百分制”考核中,每次都在95分以上。

像王仁林这样的党员,在竹园村有28名,村级两委班子人员配备齐全,后备干部力量培养充足。

“党员百分制考核”是双河镇金盆村的首创。通过“一月一打分,季度一公布,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的操作模式,针对本村党员流动量大、服务群众主动性差、方式欠缺这一实际,将理论学习、履职服务、帮困扶贫、发展产业、遵纪守法、维护稳定等方面内容作为考核管理指标,基础分为100分,对达到96分以上的评选为模范党员,支部予以奖励;达到90分的为合格党员;达到80分的为基本合格党员;79分以下为不合格党员,并教育督促限期改正。

一山之隔的竹园村也充分借鉴这一科学做法并落实落细落小。“通过管好党员让竹园村里的各项事务都有了‘主心骨’,有了‘顶梁柱’。原本贫穷落后的竹园村也在党员的带动下有了大变化。”支部书记柯昌根说。

我们看到,竹园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支部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以建强“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加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资源,建立电商、医疗、金融等便民服务站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使农村群众享受及时、便捷的公共服务。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密切党同广大农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整合组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联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四支力量”,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三农”驻村专业化工作队。

扶贫给人以鱼,脱贫授人以渔,而致富是给大家造鱼池、鱼塘,这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在竹园村完美结合。资料显示,竹园村2018年共脱贫退出120户474人,2019年脱贫退出贫困户32户37人,贫困发生率为1%。通讯员 巴远君 夏全勇

新闻推荐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21年,5000多名森工人“破茧成蝶”

21年前,几乎在一夜之间,遍布秦岭各处的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系统5000多名森工人,响应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号召,从白雪皑皑...

旬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