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最美农民工”事迹报道即日起展开 你们努力奋斗的样子最美!
最美农民工候选人——张先兵华商报记者 强军 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张先兵视频
最美农民工候选人——李世银华商报记者 强军 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李世银视频
中建杯 寻找三秦最美农民工
主办单位:陕西省总工会 华商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陕西省建设工会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西北公司
他们的生活里有辛苦、汗水,还有幸福。
他们的故事里有坚守、奉献,还有热爱。
他们,是和这座城市相互依存的农民工兄弟!
为进一步弘扬农民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示新时代农民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重、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由陕西省总工会、华商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陕西省建设工会、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建一局西北公司承办的中建杯“寻找三秦最美农民工”活动,11月11日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许多读者给华商报打来热线或通过网络途径,推荐自己心中的“最美农民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征集、推荐,“三秦最美农民工”候选人脱颖而出。
他们中,有打拼二十余年,刻苦钻研的钢筋工程专家;有多年如一日,拼搏在治安保卫战线上的保安员;也有脚踏实地,承诺使命必达的快递小哥……每位普通农民工的故事都在感动着你我。
即日起,华商报、华商网、华商头条App、二三里App同时推出“最美农民工”事迹报道,讲述这些“三秦最美农民工”候选人的故事。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张先兵:从搬砖小工到技术大拿
他从工地上一名普通农民工做起,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就是中建新疆建工集团西北分公司的建筑工张先兵。
自费2000多元买78本专业书学技术
1976年2月,张先兵出生在陕西省旬阳县小山岔村。12岁时父亲去世,16岁时母亲去世,初中毕业的张先兵被迫辍学,承担起了家庭重担。
他跟着老乡来到了西安,从又苦又累的搬砖工干起,搬砖、运钢筋、搅拌混凝土……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劳作,工友们每天下班回到工棚都累得倒头就睡,他却对工地上那些绑钢筋、支模板的“技术大拿”很是羡慕,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技术大拿”。从此稍有空闲,他就围着师傅问这问那。为了弥补学历低的缺陷,他一横心,拿出2000多元钱,买了78本专业书籍,天天摸索着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并考取了施工员证书、二级建造师。他的努力收获了工友们的敬佩目光,也得到了施工队领导的肯定,他也从一名“搬砖小工”逆袭成为技术“大拿”。
急难险重的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在张先兵的带领下,他的队伍逐渐成长为劳务公司的一支“铁军”,急难险重的工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先兵。
2015年9月,中建新疆建工集团西北分公司绿地中心B座超高层项目动工开建,从基坑开挖到出正负零,原本三个月的工期被业主压缩到两个月,面对34000平方米的工程量,大家都觉得是个完成不了的任务。张先兵没有发怵,他从各项目抽调了200多名工人,当时正值雨季,偏遇到场地受限塔吊无法布置,十余吨钢材、木方全靠手推肩扛。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工人不顾大雨24小时两班倒,有26名工人即使患上了重感冒,也没有请假退缩,直到项目29日顺利完成工程节点,而连续几天几乎没睡觉的他,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干一行爱一行
希望一直干下去
华商报记者在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工地采访时,张先兵还在工地忙碌着。近年来,他的队伍创造了陕西省9项记录,特别是在中建新疆建工集团西北分公司绿地中心B座项目现场,他带领工友们15天绑扎140吨钢筋,36小时连续浇筑1.2万方混凝土,助力项目获得了陕西省市两级文明工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西安建筑优质结构奖等数十项荣誉。
忙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梦想吗?谈及这个话题,张先兵笑笑说:“干一行时间久了,也不会干别的,干一行爱一行,我现在也离不开我的工作,通过工作,也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会一直干下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摄影 强军
李世银 :多干一点多学一点,不吃亏
李世银来自大山,吃苦耐劳是他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他走出大山,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不挑剔,任劳任怨。靠着勤劳和好学,十年间,他从一个工地小工,成为木工组组长。
短短一年,掌握了施工技术
李世银1971年出生于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瓦房村,家里姊妹6个,他是老小。为了全家的温饱问题,他离开老家,进城打工。
李世银经亲戚介绍,来到陕建一建集团承建项目部,凭借自己的勤奋与钻研,短短一年的时间,掌握了建筑施工技术。他不仅自学技能,还带着同乡上夜校学技术,工资一个月涨到六千多元,公司领导还让他带领木工班组,做起了木工班组长。
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领导也很重视,使得李世银看到了发展的方向,他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年。他把自己的爱人也带到了工地上,妻子在工地当小工,每个月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两人靠着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贫困的面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工友心目中树立了好榜样
在公司十余年的辛勤工作中,他为人忠厚实在,工作兢兢业业,在工友们心目中树立了好的榜样。
华商报记者在陕建一建集团沣镐七里镇安置项目采访时,李世银还在工地上忙碌着,他把自己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工人。当施工遇到技术难题时,李世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刻苦钻研解决方法。什么脏活累活,他都会抢着干,他说,多干一点,就是多学一点,自己一点也不吃亏。
微信群里学知识
有困难也会想到微信群
李世银说,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在工地干活很辛苦,很寂寞,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下工之后还挺忙的,天天在微信群里学知识呢。”李世银说。他说的微信群,就是“1+X+100”微信联系服务农民工活动。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省总工会开展的“1+X+100”微信联系服务农民工活动,是联系一线职工及农民工工友兄弟的微信平台。
“我经常通过微信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大家有什么困难也会想到微信群,非常感谢工会打造的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的各种暖心服务,这是我们农民工兄弟的自家人的平台。”李世银感慨地说道。
多次被评为“优秀农民工”
李世银说,生活中还是有点遗憾,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我和爱人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寄养在她大姨家,娃娃原来学习特别好,后来我们关心的少,学习慢慢不如原来了。”李世银说,孩子现在已经上大学了,他们夫妻俩挣钱就是为了供娃上学,如果娃要继续深造,他们也会支持下去,“我们至少还能干十年,只要能干动,就会一直在工地干下去。”
十年来,李世银先后参建了陕建一建集团承建的悦美国际项目、延长石油科研中心超高层项目、恒大童世界项目、沣镐七里镇安置工程等多个项目,多次被陕建一建集团评为“优秀农民工”。
他凭借着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实现了养家致富的梦想,为工友们树立了模范带头的榜样。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摄影 强军
新闻推荐
王庭德(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记者李彦伶“一个人只要不放弃,努力前行,常怀感恩之心,这个世界就无需仰视!”这是慈善志愿者...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