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梦想成了真

陕西日报 2019-03-29 07:22 大字

吴定国

我第一次看到汽车、轮船、飞机,是1950年至1952年我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最爱看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1952年,回到家乡旬阳县上学,班主任许泽诚上课时给我们说:“火车跑得快,也很平稳,满满当当的一杯水放到那里也不会洒出来。”我哥哥的自然课老师是位姓占的女老师。她对哥哥班上的学生讲:“飞机,是用竹竿顶上天的。”

那个时候我自己做玩具都是用黄泥巴做“汽车”“手枪”。连夜晚做梦,不是坐在车上跑,就是乘飞机在天空飞。

20世纪50年代初,旬阳县还很贫困,连电灯也没有。晚上万籁俱寂。半夜醒来,我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听到远在好几里外的旬河与汉江交汇处的月亮滩那“哗哗”的流水声。

1955年一个盛夏的日子,我正在吃饭,突然听到汉江传来“突突突”的机器声。我丢下饭碗,跑出去一看,远处的汉江中有一艘机动小船来来回回地在河中跑。

我家住在县城最高处的龚家梁上,我三五步并作一步,从旬阳县有名的“好汉坡”的台阶上飞奔而去。当我来到河边,发现那艘机动船就是个木划子改造的,只不过在后面安装了一台柴油发动机而已,船上坐的是时任旬阳县委副书记艾歧峰。这可是旬阳县有史以来的第一艘机动船呀!

我跟着这艘船来回跑。我认识艾书记,就喊他:“艾叔叔!让我上船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机器的轰鸣声,他并没有理会我。

就是这年夏季,汉江发洪水,水大利于航行。不知道是从湖北省的武汉市还是襄阳市上来了一艘大的真正的机动船,还拖着一艘趸船,趸船上面还装有两辆汽车。它就停靠在上渡口的码头,是开往安康城的。

我们这些不知道累、也不知道热的孩子们跑到了上渡口的趸船上,爬上爬下地玩,一会儿就玩得一身汗水。正玩得高兴时,传来一声训斥的声音,我们连忙跑下了船。经常和我在一起玩耍的朱黑娃,从车上溜下时还擦破了皮。

大约是1958年,旬阳县通了机动客船。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红卫五号”船。它往返于安康城、旬阳县、白河县之间。从安康城到白河县,汉江水丰时,一天便可到达,水小时就得两到三天。那可是下水船,上水船就得满满当当的三天。

从旬阳县到安康城是上水船,清晨六点开船,下午五点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中途如果遇到滩,我们还要下船,帮忙用纤绳拉船。

当船行驶到距离安康城不远的关庙下时,远远就能看见奠安塔。船工有句话:“看见奠安塔还要半天啦!”就是还得最少两个小时才可以到达水西门码头。

那时,坐下水船要1.45元,坐上水船要1.60元。要是水小了,船不开,还得步行回家。从旬阳县到安康城,我少说也走过20多次。那可是两头都是黑呀!天亮之前出发,天黑才可到达。这中间,要三过汉江,涉过无数的小溪流,渴了就喝溪水,饿了就吃口自己带的干馍馍。那个时候,多想有条公路。

直到1969年“三线建设”要修建襄渝铁路时,为了方便运输,铁道兵、学兵还有大批的民兵队伍浩浩荡荡,在安康的崇山峻岭中先修了条简易的公路,然后开山修建铁路。于是,我坐上了参加“三线建设”的汽车。虽然那个时候的路况太差,危险重重,但总算有车可以坐了。

1969年,我们家到蜀河古镇下的文家山落户了。1970年10月底,母亲病逝于这里。由于当时我的夫人要生孩子了,我回不去,只能等到五年后才回去看看。

1975年冬,襄渝铁路通车了,那个时候还是蒸汽机车,黑烟滚滚。我和夫人、孩子半夜上车,黎明前在沙沟站下车时,我们的鼻子都黑了。下了火车去文家山还要走几个小时。我们问了问当地人去文家山怎么走,人家大概给我们说了说,我们又摸黑爬山去了。

那时,我的女儿半岁多,儿子五岁。我前面抱着女儿,后面背着儿子。那么冷的天,走了不到半个小时,我的身上就汗湿了。夫人平日哪走过这样的山路,走着走着就走哭了。那个滋味啊,真不好受!现在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那个时代行路有多难的。

前些年,文家山通了村级公路,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大山里的学校门前。如今安康交通十分发达,高速公路穿山而过,好几条铁路四通八达,高铁修到了家门口,到西安办事,早出晚归,十分方便。据说年底飞机就可以通航,安康真是越来越好了!

新闻推荐

陕西有24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归案

本报讯(记者石喻涵)随着潜逃近10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神木县大柳塔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某投案自首;潜逃19年的职务犯罪嫌疑...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