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公司建在村就业服务跟到人 安康市劳务输出工作掠影
旬阳县吕河镇险滩村村民正在用村上劳务公司的互联网设备查询工作岗位。本报记者张权伟摄
本报记者张权伟见习记者王欢
2月19日,在旬阳县吕河镇险滩村,记者见到了村支部书记曹文龙。从2018年10月开始,他多了一个身份——旬阳县清龙发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险滩村2381人,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1/3以上。以前大家找工作,最常见的就是跟着亲戚朋友一块出去务工,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拖欠工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自从村上成立了劳务扶贫公司,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工资也更有法律保障了。”曹文龙说。
把劳务公司建到村上
现如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类招聘公司比比皆是。然而,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如何让农民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通过将劳务扶贫公司建到村上这项举措,有组织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年55岁的贫困群众罗先礼是险滩村4组的村民,一直以务农为主,但4亩地的收成很难养活一家3口。4个月前,通过村劳务扶贫公司的介绍,罗先礼在自家附近的砖厂找到了工作,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月工资3000元左右。他激动地说:“有了这份工作,心里更加踏实了!既挣钱又能照顾家,脱贫有指望了!”
受地理条件限制,务工成为旬阳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以往的就业扶贫过程中,总存在“一边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找不到活干,一边是企业频频遭遇招工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按照‘村企一体’原则,由村两委牵头组建劳务扶贫公司,一方面收集富余劳动力的基本信息,一方面走出去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旬阳县创业就业局局长龚泽忠介绍。
截至2018年年底,旬阳县已与县内外520余家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签订《劳务扶贫合作框架协议书》325份,征集用工岗位2.3万个,帮助5852人在“家门口”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全县新增645名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输出江苏、西安等地,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把后勤服务落实到人
旬阳县城关镇两岔河村的王方是通过村劳务扶贫公司“走出去”的典型。今年30岁的他拥有开挖掘机的技能,之前因为担心“出远门发生欠薪不好办”等问题,就一直在县城周边打工。去年10月,村上成立了劳务扶贫公司,王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咨询了村上的干部,很快村上便在众多用工单位中为他挑选了最适合的单位——中铁十二局成兰铁路项目部。
“能在这么大的公司打工,我没料到,不仅工资高,而且还签有正规就业协议,劳动权益有保障。以后出门打工,我再也没有顾虑了。”王方说。
在安康,享受到这种“私人定制”服务的农民工还有很多。从2月13日开始,紫阳县每天派出10多辆大巴车,先后将3000余名修脚师从县修脚培训基地送往火车站……
近两年来,紫阳县在实施修脚技能免费培训的同时,将后续跟踪服务作为发展壮大修脚产业的重要抓手,就业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保障修脚师的合法权益、当好修脚师的“娘家人”和“后勤部长”,让紫阳修脚师一门心思在外创业发展,巩固技能扶贫的成果。
截至2018年年底,紫阳县已累计培训修脚师3万人,带动近4万人从事修脚产业,在外开修脚店7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修脚产业既成为紫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快速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也成为当地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
把数量型优势转为质量型优势
安康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据统计,全市60万劳务大军,占安康市总人口的1/5,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9.8%,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32%,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十二五”期间,安康全市累计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22万人次,累计创造劳务经济收入397亿元;2018年,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其中转移省外就业44.7万人,省内外县转移就业13.1万人,县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6.4万人,创造劳务经济收入90.3亿元;创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劳务经济品牌各1个。
安康市人社局副局长、创业就业局局长刘全学说:“通过多年的努力,安康的劳务转移就业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短期务工向长期稳定、盲目无序向组织有序、一般性劳务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达到了输出一批、发展一批、稳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亭松)日前,旬阳县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建设者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奔跑迎接新的春天。走进党家坝社区,城关第三小...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