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进宝送来的呼吸机

陕西日报 2018-12-04 07:00 大字

宋进宝在安康金州广场给群众讲解尘肺病相关知识。本报通讯员田丕摄

本报记者马黎通讯员田丕

“让尘肺病患者看到希望。”11月15日,面对记者,宋进宝淡然地说。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话背后所蕴藏的艰辛和努力,却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

1972年出生的宋进宝,家住安康市旬阳县红军镇。2008年10月,在河南打工的宋进宝,时常感到提不上气,胸口有压迫感,经医生诊断为疑似尘肺病。2012年7月,他被确诊为尘肺病Ⅱ期。2013年,宋进宝被确诊为尘肺Ⅲ期。几年间,从在大爱清尘基金陕西工作区志愿者的探访中感受到温暖,到自己成为一名志愿者,宋进宝骑着摩托车跑了近2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赤道跑了近5圈。

宋进宝总是用笑容代替语言“回答”各种问题,似乎并不愿意过多地谈起自己帮助他人的事情。但是只言片语中,依然能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志愿者形象。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这一转变源于感恩。

“2012年3月,大爱清尘基金陕西工作区志愿者林琴到红军镇探访尘肺病患者,在得知我的情况后,为我申请了医疗救助。得到救助后,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也应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至少帮助他们收集尘肺病患者资料的事情我可以做。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宋进宝说,“因为做人应该知道感恩。”

2013年3月的一天,宋进宝骑着摩托车去山里一个患尘肺病的农民家里收集其孩子的助学资料,收集完资料返回的时候,下起了雨。秦岭腹地山大沟深,从山顶到山下有上千米的落差,道路狭窄陡峭,被雨水浸透的小路泥泞不堪,摩托车的车轮“呲溜呲溜”直打滑。宋进宝推着摩托车,从半山腰一路走下山。

宋进宝带着一身泥泞回到家时已经晚上10点了。“孩子要上学,我得赶紧把资料收集好,读书是很紧要的事情。”宋进宝说。在他看来,山路固然危险,但为了孩子他值得冒这个险。

宋进宝家手机信号不太好,为了更好地帮助尘肺病患者,他专门买来手机信号放大器装在家里。每次出远门,宋进宝都会自带干粮,或者就在路边小卖部讨些热水泡一碗方便面充饥。

山里人厚道,有些尘肺病患者会留宋进宝吃饭,但宋进宝每次都会找理由拒绝。有的尘肺病患者家庭贫困,本身也不富裕的宋进宝还会时常将自己身上的钱留给他们。

从成为志愿者到现在,宋进宝走遍了整个旬阳县,甚至还到镇安县和湖北省郧西县等地探访。他说:“只要接到尘肺病患者的求助,再远我都会去,不为别的,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宋进宝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尘肺病患者及其子女的资料,以及帮助大爱清尘基金陕西工作区向尘肺病患者免费发放呼吸机。成为志愿者以来,他已经先后走访了1000多个尘肺病患者家庭,收集整理了600多位尘肺病患者的资料,向100多位尘肺病患者送去呼吸机、制氧机等治疗设备,并帮助200多名尘肺病患者子女申请到了助学金。

“我很开心,因为看到面临辍学的尘肺病患者子女,在得到资助后能继续求学,有的后来还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宋进宝说。他认为,做志愿者应该像小溪流水一样,经过重重阻碍,最终汇入大海。

宋进宝每个月要在山里走访20多天,每天的行程在八九十公里以上。红军镇方圆几百公里的山路没有宋进宝不熟悉的,每条崎岖的山路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带尘肺之身,一骑横跨陕鄂两省,服务七乡八镇乡亲;怀朴质善心,千里奔走秦岭山脉,历经劳苦坚定前行。”这是宋进宝的真实写照。

宋进宝的家里,依靠妻子种庄稼和养家禽、儿子在西安打工维持生计。宋进宝说,他的志愿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宋进宝的家庭其实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宋进宝兄弟姐妹6人,其中4人患有尘肺病;母亲几年前突发脑梗,父亲瘫痪在床,都需要有人照顾。这些事情,宋进宝不愿意告诉别人,只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是志愿者教会我做人应该懂得感恩。”宋进宝说,“只要我还干得动,我会一直把志愿工作做下去。”

新闻推荐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促脱贫

本报讯(通讯员李兆娟)近年来,旬阳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互作用,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不断深化实施。...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