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献的孺子牛 追记西安理工大学牛争鸣教授

陕西日报 2018-11-14 07:01 大字

本报记者吕扬

牛争鸣去世已经半年多了,但悲伤的情绪还萦绕在西安理工大学师生的心中。一向身体健康的牛老师才61岁就这样离开了,告别了他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讲台。这让大家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牛老师没有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每一件事他都用心去做、用爱去做。”10月31日,在牛争鸣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王凌云动情的讲述,再次让人们潸然泪下。

最后一节课竟成永别

2018年3月19日晚上10点多,牛争鸣靠在床头专注地修改教案,床边散落着一些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尽管已经是二级教授,尽管给本科生上的《流体力学基础》课已经讲了几十年,可是每次上课前,牛争鸣还是要认真备课,对以前的教案反复琢磨修改,加入最新的东西。

第二天早上7点,临上班前,牛争鸣的儿子问父亲:“早上去上课,开车还是坐校车?”牛争鸣说:“坐校车。”看似平常,可这竟成了父子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课堂上,牛争鸣像往常一样站着上完了两节课,写了满满两黑板板书。学生们早已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位脸上总是挂满笑意、讲课认真负责的牛老师。

可是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今天的牛老师看上去很疲惫。在已经停了暖气的教室里,牛老师的额头上却渗出了汗珠。

“老牛是太累了。寒假里,他帮学生改了十几篇论文,还准备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材料,几乎没有休息。”牛争鸣的爱人强忍着泪水说,“他是一个特别能忍的人,他应该早就感觉到难受了。有学生后来告诉我,曾看到他课间在教师休息室里趴着休息,但他一直咬牙坚持上完课。”

下课后,牛争鸣踉跄地回到家,躺到客厅的沙发上说:“我很难受,让我休息一会儿。”没想到这一躺下,他竟然再也没有起来。

同事和学生们不敢相信,那个脸上总是挂满笑容、亲切无比的“老牛”,那个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无限热忱的牛老师,真的离开了。

3月20日,正在四川省甘孜州两河口水电站出差的贺立强接到了牛老师突然离世的电话。“我怎么都不能相信!3月1日我和老师刚刚见过面,当时他看上去依然那么亲切慈祥,和我上学时一样。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了永别?”贺立强充满了无限的伤感。

为了赶回西安见老师最后一面,贺立强顾不得山区大雪、交通不便,用了近30个小时,换乘汽车、飞机、高铁,终于在3月21日晚11点多赶回了西安。“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赶在追悼会前回来,送一送老师。”贺立强哽咽着说,“牛老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他一直像父亲一样关心我、帮助我,指导我成长。”

翻开牛争鸣最后一次上课的教案,十几页的A4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演算,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字,这些都是他最近才添上去的。

“牛争鸣教授给本科生上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基础》两门课,是这个学科比较难讲的课。”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刘云贺说,“作为61岁的二级教授,按照有关政策,他完全可以不上课了。但是他不仅上,而且极其负责任。”

“他一直坚持传统教学,上课板书。两节课下来,是很累的。”牛争鸣的妻子说,“我曾经劝他用PPT,他坚持说这门课有很多的公式原理需要一步一步推导,如果用PPT讲课,自己是轻松了,但学生理解起来就困难了。”

“牛老师的课干货满满,听完收获很大。感觉牛老师上课像是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我们。他总是抽丝剥茧、循循善诱,那些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公式在他的讲解下,慢慢也变得简单多了。”康乐同学说。

牛争鸣热爱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曾经这样说过:“讲台就是战场。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科研就是战斗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承诺。要对学生负责,不能食言。”

上过牛争鸣课的学生都知道,牛老师讲课从不迟到,从不请假,板书又多又整齐。

有一次,牛争鸣的爱人到外地出差,原定下午6点左右回来照顾小孙女,由于火车晚点,无法按时回家。那天晚上7点牛争鸣有研究生的课,牛争鸣的爱人打电话希望他能把课调一下或者晚去一会儿。牛争鸣当时就发了脾气:“学生的课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一分钟都不能晚。”最后,牛争鸣找熟人帮忙照看孙女,自己坚持上课去了。

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

“争鸣的研究一直在创新,我经常能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他是我见过的对工作最认真最严谨的人,是真正把这项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我国著名水力学专家王光谦这样评价牛争鸣,“消能是水力学领域里的一项基础性和难度很高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他的研究最有特色,代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

1978年,怀揣报国梦想的牛争鸣考进了当时在全国水利行业影响甚大的陕西机械学院(后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1986年又师从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建中教授从事水力学研究。从此,他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我国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科学研究。

1995年,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性旋流泄洪洞研究”中,牛争鸣开始接触旋流消能有关研究。

此后的20多年里,牛争鸣踏遍祖国的山川河流,走进公伯峡、拉西瓦、喜河、旬阳、苏洼龙、亚碧罗、冷达等全国近30个水电站,并与多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力求在旋流消能研究上取得突破。

“在夏日的露天试验场进行模型试验是最辛苦的,拆墙、砸地、搬砖、和水泥……烈日炎炎下,牛老师总是一大早就来到试验场,要么忙着基础土建,拆除、打扫试验场的建筑垃圾,要么认真地规划试验场的布置,拿着尺子仔细测量,和工人们一起把汗水洒在试验场地……在旁人眼里,真是很难将这位头发斑白、穿着褪色破旧短袖的长者与二级教授、博导、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术带头人联系到一起。”2014级硕士生向珂在追忆牛争鸣的文章中这样写着。

就这样,经过艰苦不懈的探索,牛争鸣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旋流消能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2006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公伯峡水电站即获得巨大成功;其间,针对常规水力学原型观测方法中的一些缺陷,他们又首次研发出涂层痕迹法原型观测技术。

在随后的多年里,牛争鸣继续专注于旋流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5项横向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论文2篇、EI收录论文21篇,在该领域培养出硕士生22名、博士生4名。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全国40多个大中型水电项目上。

2018年寒假,由牛争鸣和洪镝合作完成的《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与工程应用》一书起草完成即将付梓。在这本凝结了他20多年心血的学术专著最后,他这样写着:将这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并编著成书,作为相关行业人员论文写作,项目设计、研究和建设管理时的参考,促使这种新型技术推广应用,一直是著者的心愿。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你无法预知或延续你肉体生命的长度,但可决定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这是2012年2月牛争鸣在自己QQ空间里的一句留言。

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他曾对学生们说过:“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也不知道我能登多高,但我会一直面向阳光不停追逐。”

新闻推荐

旬阳:党性“体检”助推党员“强身健体”

通讯员邓骁新时代如何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旬阳县通过创建党员党性体检中心,有效地搭建了基层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全新...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