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土里刨食”为“土里刨金” 旬阳县“2+3+X”产业扶贫助增收
[摘要]——旬阳县“2+3+X”产业扶贫助增收
通讯员 王元辉 巴远君
11月6日,从第二十五届农博会上传来喜讯:旬阳县和陕西锦泰魔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八大企业签订了八个涉农项目,计划投资17.7亿元。这是旬阳县在继北京强佑集团投资28亿元实施15万亩油用牡丹综合开发和九州集团投资10亿元拐枣深加工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的又一次集中签约。
产业兴旺是生活富裕的前提。为此,县委书记梁涛带队北上寻找商机,县长陈红星组团南下叩门招商,仅2018年就计划总投资达41亿元的10大涉农项目签约,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助燃剂”。在经济转型期,如何从土里刨金、让农民持续增收?经过多年实践,旬阳县确定了“2+3+X”产业发展模式,即持续发展两大长效产业、三大短效产业、多项特色产业,确保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
“企业+基地+农户”做大长效产业
霜降过后,正是打拐枣的时节。家住旬阳县神河镇王义沟社区2组67岁的农民朱忠亮,一早起来就拿着竹竿上山打拐枣,目前朱忠亮依靠承包的15亩拐枣已如期脱贫。
王义沟社区和旬阳大多数地方一样,拐枣种植历史悠久。据村党支部书记陈彦坤介绍:“我们组织种植拐枣2560亩,现已挂果1700亩,建立了拐枣产业园。按照‘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摘帽’的思路,先后成立村级合作社3个,共带动贫困户180户720人,仅2017年实现增收6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1000元。”
油用牡丹是该县两大新型主导产业之一,旬阳利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其做强做大。位于旬阳高新区的安康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一排排标准化现代厂房,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一应俱全。据厂长汪拉平介绍,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加工企业,已投资5.5亿元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牡丹籽油加工厂,可以解除旬阳及周边油用牡丹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为了推动两大长效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旬阳县出台了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整合涉农资金3.6亿元,加速推进产业建设。目前,旬阳已发展拐枣基地3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81%,规模居全国第一;发展油用牡丹基地9.1万亩,种植规模全省第一。拐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远销韩国,与韩国合作的拐枣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培育省市级拐枣龙头企业3家,生产的拐枣饮料、醋、酒等系列产品,已打开国内市场,准备进军国际。油用牡丹吸引了一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和机构抢滩入驻。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不仅让旬阳拐枣和油用牡丹走出秦巴山区,也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品+加工+销售”做强短效产业
旬阳地处秦巴山区,南北过渡,生物多样。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形成了以烟草、畜牧、魔芋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历经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桐木镇涌泉村,村党支部书记陈音菊脸上洋溢着笑意:“涌泉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魔芋的习惯。你看房前屋后,沟边坎上都是,今年能卖到3.5元一斤,仅此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多元。”之所以能把小魔芋做成大产业,这得益于桐木镇飞跃魔芋园区推行的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园区带动325户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建成基地5160亩。
旬阳魔芋种植面积达6.8万亩,为了增加附加值,除研发食用价值以外,还注重研发工业和药用价值。目前,旬阳在即食食品研发基础上,引进了魔芋精粉加工、魔芋葡甘露聚糖提炼等高科技企业,提高魔芋附加值。
作为西北烟草第一县,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旬阳一起走过了40年。据旬阳烟草局报表显示,2018年全县2613户农民种植(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焦键张杰)11月5日,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岭铺至安康东直通线顺利开通,西康铁路实现全程双线运...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