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书”病历本到电子病历 一位资深医务工作者讲述30多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巨变

西安晚报 2018-09-20 06:46 大字

虎威 市中心医院供图

初秋的一个上午,记者一行3人走进西安市中心医院,适逢院长虎威刚从病房检查工作回来。“不好意思,来晚了。只要有空都要到医院病房去看一看,心里才踏实,习惯了……”他边脱白大褂边表示歉意。

1987年,24岁的虎威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穿上白大褂、挂上听诊器成为一名泌尿外科的医生。怎样做一名好医生?虎威常常告诫自己,好医生就应该有伟大的职业理想,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与爱心去帮助所有的病人,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温暖、真情。上世纪90年代,虎威被安排到旬阳县中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回首往事,那个秋天恍如昨日。”记者在虎威的感慨声中,聆听他细数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事业的巨大变化。

数据见证基层医院飞速发展

“老式破旧的门诊大楼里,十几个病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病房里面,头顶上一台老式吊扇吱呦吱呦作响。”回想起自己刚带领医疗队到基层医院时的样子,虎威记忆犹新。

当时的虎威要做的就是协助医院管理。“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西安各大医院承担着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任务,我所在的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对口支援旬阳县中医医院。”虎威说,当时旬阳县中医医院管理水平低下,硬件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病房陈旧。医院跨专业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学外科的去搞妇产科,护士去做B超,这些都不足为奇。虎威作为带队领导,带领对口支援医疗队对旬阳县中医院进行了持续五年的帮扶。经过帮扶,医院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显著提升,管理、医疗、服务、规模、规范执业等方面都达到了二甲医院水平。现如今的旬阳县中医院是二甲中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医院先进县医院,目前医院开放病床350张,拥有医学专业技术人员300人,年门诊量1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10000余例,手术3000余例,保健体检10000人次,综合实力位列陕南县级中医院前列……一个个数据,见证着医院的飞速发展。

电子病历提高诊断效率

“现在咱们看病,一张就诊卡搞定所有的事情,可是在那个年代,患者到医院看病要先拿病历才能就诊。”虎威说,如今,这个传统的就医流程,已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提起病历本,虎威笑称以前很多患者管它叫“天书”。为啥,因为医生在上面写的什么,除了医生和药房的人,患者根本看不懂。“患者多,医生一笔一画地写,肯定就耽误到后面患者的看病时间了,所以医生的字迹就会潦草一些。”

虎威说,那个年代医生都是用钢笔写病历。“忙着看病,忘记盖笔盖的事情经常发生,钢笔顺手就放进兜里去查房,等回来时白大褂的口袋处已经黑青一大块。同事们自嘲是穿着迷彩大褂去出诊。”虎威说,现在病例、钢笔均被电子病历所替代,那个让白大褂变色的年代也越来越远了。

如今方便快捷的电子病历,不仅避免了原先手写病历字迹潦草和纸质病历不便保管的问题,也提高了医生诊断的效率,把就诊卡往读卡器上一放,患者的病史便一目了然。虎威表示,过去从检查到完成病历书写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同样的过程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诊断设备更新换代

谈及这些年医疗设备的改变,虎威用科技改变一切来形容。“就以我们过去用的听诊器为例,那时候听诊器的橡皮管材质和输液管一样,戴在脖子上久了就磨得发硬发脆了。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现在早已更新换代了。而且,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磁共振、四维彩超等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和速度。”

虽然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虎威常常和医生们讲,医学不是一般的科学,是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综合学科,它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深奥而又变化莫测,没有谁能够站在学术的最高层驾驭一切,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需要医生具备科学客观的态度,不断总结失败、吸取教训,不断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才能不断地自我超越,用虚心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不断完善自己。

让虎威记忆犹新的是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已经是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的虎威,一心想要发展科室技术,他认为只有医疗技术的提高,才能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和疾苦。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以肾脏移植手术最为复杂、要求最高。当时科里住了一名29岁的男性尿毒症患者,符合肾移植手术的一切条件,但由于医院的条件有限,手术难度和风险太大,患者一直心存顾虑下不了决心。虎威就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进行心理疏导,他严谨的作风和耐心的态度也打动了患者和家属,最终同意手术,虎威带领的手术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成功为这名年轻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如今19年过去了,不管虎威调到哪里工作,当年这名患者每年都会来看望他,“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句话只有共同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

医联体变成了紧密型

提及上世纪90年代的医疗环境,虎威说,当时国家已经很重视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很多大医院都会派出技术力量较强的医生帮助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

“那时候的医联体是松散型的,如今的医联体变成了紧密型。”虎威说。以前的医生到基层,主要是去做手术和帮患者看病,是去“输血”的,而如今已经转变成“造血”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带给基层的不仅是新技术,而是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为了改变基层医院的医疗环境,均衡配备优质资源,西安较早就开始试行分级诊疗,医联体就是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西安市中心医院与阎良区、未央区、周至县等地的多家医院建立起医联体的合作关系。”虎威说,市中心医院通过多种方式,让医院的专家定期去基层义诊、带教,同时让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免费在中心医院培训、进修,从而帮助医联体的成员单位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医联体的转变,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如今患者看病已经可以不出乡、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虎威表示,经过传帮带,现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接诊的轻微小症患者如感冒、腹泻、胃炎等患者数量明显减少,医务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疗危急疑难重症患者。

医疗服务转向人性化

在采访过程中虎威提到了“小丑医生”。他说,如今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开始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更加人性化了。“小丑医生”就是医生通过扮演卡通人物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这种做法在儿科中应用很广泛。“医生通过与孩子玩游戏可以缓解孩子对医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更容易配合治疗。”

“以前医生会直接叫病人的床号,现在变成了亲切的称呼。”虎威说,前些年患者只要求“看上病”,现在患者在看病的时候开始追求体验感,医生也就转变了服务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把病人当成朋友,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而不是冷冰冰地叫床号。

随着医疗服务方式的转变,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目前我们重视的临终关怀就是很好的体现。医务人员在患者病重时利用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实现一些还未实现的愿望,给其提供舒适的照料,让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心灵的关怀。”虎威说,这样的转变让医务人员真正成为天使。医生还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性格来进行沟通和治疗,比如有的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弱,那么就要求医生不能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以免病人情绪紧张、消极。

虎威表示,“这40年的巨大变化,大家都能看得到也能感受到,随着改革开放持续不断地深入,我相信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医疗改革还在路上,过去的成绩斐然,前面还有很多“鲜花”等着医务工作者去采摘。他同时期许:“忆往昔,沧桑巨变;瞻未来,信心百倍。”

记者苏建华张黎娜见习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旬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治理有成效

本报讯(通讯员邓骁)截至今年8月,全县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共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14件,查否了结81件,立案并结...

旬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