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第一追求 ——记汉滨区关庙镇老龙村“第一书记”何忠早

陕西农村报 2018-07-04 17:18 大字

最美基层干部54

本报记者 段鸿

2016年,安康市汉滨区编委办干部何忠早到关庙镇老龙村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2月,被组织委任老龙村“第一书记”。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脱贫理念,带领乡亲们狠抓实干,积极引进成熟致富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老龙村群众和上级组织的一致认可。

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

经过长期入户摸排了解,何忠早发现,村里的贫苦户和低保户纳入不严格、低保金发放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在他驻村前,老龙村实际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来,合并前的三个村子对低保户的认定各有差异,合并后群众有互相比较的倾向,出现了有群众不积极配合摸排工作,存在不愿如实汇报家庭收入情况的现象,因此导致了精准识别工作不准确的问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组织村领导班子召开“两委”会议,提出扶贫先扶志。他结合老龙村实际,和大家一同商议解决方法。通过民主评议,他反复入户,给村民讲解脱贫政策和相关规定,成功纠正了17户低保救助不准确的现象,被清退的群众通过学习政策后,都表示了理解。

“三变”改革让农民富起来

除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外,产业单一是老龙村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

为此,何忠早积极联系安康市林业局、汉滨区农业局、发改局等单位,并邀请领导和专家前往老龙村实际调研,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制定出针对老龙村的精准脱贫策略。

2017年,何忠早紧紧围绕“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多方协调,组织引导汉滨区金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康市兴唐农场有限公司落户老龙村助力脱贫攻坚。

这两家公司,一家以生产绿色农副产品为主,一家以畜牧养殖业著称。运作模式是企业注入资金,群众以土地及果园入股分红。何忠早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陕南循环发展红薯粉条长产线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在老龙村建成了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和2个专业合作社。

除此之外,他还组织群众远赴河南、杨凌、旬阳等地进行学习和接受专业培训,最终培育出了老龙村无公害粉条、兴唐农场野猪肉、七彩野山鸡等老农村特色生态农业品牌。

依托这两家企业,已带动老龙村就业137人,帮扶贫困户122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村民朱大芳告诉记者:“务工可以得到2万多元,家里的3亩多地租金每年有1000多元,还有年终分红,这样算下来比外出打工还划得来。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以后就不出去了。”

目前,随着老龙村建设容量1.0816兆瓦光伏农光互补示范发电站的落成,也昭示着老农村群众在用电无忧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

几年来,在何忠早多方争取下,为老龙村累计争取到扶持资金1100余万元。村子里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药了。

在他主导下,老龙村目前已建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六处,水窖30口、修沿堰渠1800余米,基本解决了老龙村饮水难问题。老龙村农作物的灌溉也得到有效保障,乡亲们再也不用过靠天吃饭的日子了。

何忠早驻村这几年,放弃周末休息,与群众同吃同住,时刻了解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他起早摸黑,全身心投入到老龙村的脱贫工作中。仅2017年一年时间,他驻村工作已达到239天,走访党群1600余人次,开展便民服务百余人次,成功化解村民各种矛盾纠纷14起。同时,他还包联帮扶着老龙村16户43名贫困群众。

据了解,何忠早驻村时,双龙村共有贫困户288户1106人,是个典型的“后进村”。截止2017年底,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166户615人,而2018年5月的数据则显示,老龙村还剩贫困户135户474人,脱贫成绩显著,老龙村距离整村脱贫,仅一步之遥。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何忠早和老龙村两委会的共同努力下,老龙村先后被汉滨区关庙镇授予“农村产业建设工作先进村”“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先进村”等荣誉。他本人在2017年分别被安康市委、汉滨区委、关庙镇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同时,他还获得了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提名。

新闻推荐

省督查组来安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本报讯(记者董良军)6月15日,省环保督察整改领导小组来安康市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市政府秘书长陈伍文...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