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故乡寻找发展的自信

安康日报 2017-12-26 09:40 大字

■ 胡树勇

不久前,摄影家潘定安先生托人给我捎来他的摄影新著《蜀河古镇》摄影集,打开翻阅,感受较多。这本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摄影集,封面为浅蓝色,装帧精美,十分大气。

定安因为在传媒界,所以交流的机会就多一些。早知道他在为家乡旬阳县蜀河古镇出一本摄影集,现在终于奉献给读者,为他高兴,也祝贺他。

翻看《蜀河古镇》画册,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纪实风格的摄影集。给一个小镇做摄影集,《蜀河古镇》画册应该是填补了镇级纪实文史摄影画册的空白,开了先河,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纪实摄影和风光摄影,摄影业内早有定论,就是纪实摄影的美学价值远高于风光摄影。因此说,《蜀河古镇》的纪实摄影探索不可小视,功不可没。

其次,《蜀河古镇》画册的人文关怀会影响深远。旬阳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独孤信多面球体煤精印,以及两百年前清代著名人物严如煜曾在此地任知县,都很有名。而熟悉蜀河镇的人都知道,这个古镇历史悠久,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丰富厚实。作为摄影家的潘定安用了多年时间,花了大量功夫,去拍摄、搜集、整理、研究蜀河古镇的文化历史和现实演变,企图用摄影语言来集中表现这座美丽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旅游开发服务,更为研究地方文化的人士提供新路径,还为生活在古镇的人们寻找今后继续生存、发展的自信,以抵御现代生活元素的打击。

三是《蜀河古镇》画册做了许多纪实摄影美学的具体实践,留下令人难忘的印象。这里要先谈到一个观点,当手机摄影成为万众皆有的当下,普通人每日每时用手机拍摄时都几乎在用美图或者拍摄后用软件修改,把照片弄得更好看,这其实就是在形成一个虚假的过程,而纪实摄影家的拍摄,总是在用手中的相机努力去伪存真,保留当下真实的形象,这是纪实摄影家与普通拍摄本质的区别,以及精神境界和追求的不同,他们担当了存史的社会责任。

《蜀河古镇》也在努力做精致的纪实画册。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蜀河汉江码头”照片,画面中有多艘大船,六面白帆。我一直在找汉江航运有船帆的证据,终于看到。 “1961年的蜀河全景”一图,中间有一处四合院,其它建筑鳞次栉比,是比较完整的汉江边小镇的状态。“1973年蜀河小学学生在黑狗桥头做作业”的照片是一幅水平很高的纪实照片。画面中有三女两男五位小学生,分别在方凳、圆凳上做作业,五位学生的神态各不相同,前面两位女孩各自望着两边,手支撑着下巴,似乎是在憧憬未来。中间那位用右手支撑着下巴的男孩若有所思,很不情愿的表情。画面后是参差坐落的民居。水文石刻明“弘治十一年”和万历十一年,记录了汉江水文的历史实证。蜀河古民居,表现了青砖泥瓦的大院。石板、石条房、蜀河福音堂、鸣盛楼、五指柏、恒玉公栈,时家院子、廖家院子、马家院子,都很朴实,表现了陕南民居的地域特色。黄州馆、三义庙、藏经楼、清真寺都拍得大气,传递出一股股古建筑文化的气息。在古老建筑形成的小巷石阶梯上,一位穿裙子的妙龄女子撑着红雨伞,从石阶上缓缓而下,然而镜头的焦点并不在女子身上,而是在右侧悬挂在石墙上一盆葱绿的盆栽上,让人从这个老建筑群中感到动感和生机勃勃的意向。蜀河八大件,是蜀河饮食的特色,表现的炸油糕、油包子,很有特色。

定安先生以记者的身份,对人物摄影有较高的把握水平,拍摄的是古镇裕庆和茶楼,大照片拍摄的生动自然,喝茶的顾客神态自然,玩手机的人、交谈的人各不干涉。汉调二黄自乐班四人合影,显示出汉水上游传统文化人的自信。火烧狮子照片,大图红火生动。其中28幅人物肖像黑白照片,丰富了小镇人的形象。“1973年古镇全貌”,“凌空看古镇”利用现代无人机航拍古镇,表现了小镇的古朴之色,历史和现在,和历史的沧桑感。定安镜头下的蜀河是基本安定的蜀河,愿蜀河古镇的美丽文明永存。

新闻推荐

女童手卡卷闸门 旬阳民警、消防联手救助

救援人员正在解救被夹住手指的女童华商报讯(记者王斌通讯员宋章兰)12月15日14时许,旬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110转警称,城区涧沟巷内有一名孩子手指被卡在卷闸门内,请求救助。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