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职业是农民 ——旬阳千余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安康日报 2017-12-07 09:23 大字

[摘要]——旬阳千余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记者 吴昌勇通讯员 艾静 彭红梅

深秋时节,在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食用菌种植户正为香菇销售难发愁,而村里一向勤快的种植户张长斌却一改往常的忙碌,在家悠哉乐哉,“我把香菇放到职业农民交易市场销售,再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路自然不成问题。”张长斌面露喜色,“咱们除了是生产者,还得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要不怎么叫高级职业农民?”

在该县,像张长斌这样“领了证”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2013年,旬阳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5年来,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1376名农民正通过田园课堂实现华丽蜕变,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职业农民究竟“职”在哪儿?

什么是职业农民?提起农民,传统的观念认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满面黝黑一身泥土的老农。然而,在旬阳,农民的身份印记已经悄然发生变化,30位农民从省农业厅领到了新型高级职业农民的认证资格证,农民和医生、会计、律师一样,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职业选择。

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的张长斌,是新型高级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之一。2012年,他开始尝试发展香菇种植,先后组织村民到河南、汉阴、石泉等地参观学习,成立了旬阳县秋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成香菇木耳生产基地,目前,种植的10万袋菌棒长势良好,带动30余户发展食用菌,实现户均5000袋,仅此一项每年增收2万元。

张长斌在一产和三产融合方面摸索出了新经验。2016年12月,陕西省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在安康挂牌成立,张长斌被推选为副会长,通过与企业沟通衔接,组建了安康职业农民交易市场中心,为旬阳等九县一区优质农产品搭建了流通平台,开启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时代。

在安康职业农民交易市场中心,香菇、双麻饼、拐枣醋、魔芋等11种旬阳优质农产品摆放在列,琳琅满目的旬阳产品成了市场的新“宠儿”,营业仅3个月,月销量突破3万元。

“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与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不同,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目的不只是维持生计,而是要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获得满足自己和家人消费需要的收入。”对于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农广校校长钱宝花是这样认为的,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如何把产品从田间地头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全产业链发展,这才是关键所在。

农民成为一份让人向往的职业

10月24日,长空如洗,尤丹丹急匆匆出门,抓紧时间到旬阳各大商场超市推销葡萄酒。2015年,她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创建了葡萄种植基地,将54个葡萄大棚发包给贫困户种植,基地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带动每户增收3000余元。近日,正在筹备首次分红大会,计划拿出10万元让利于民。

2012年大学毕业后,尤丹丹在安康铁路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提及为何放弃工作当农民,她说,农民现在不只是一种身份,也是一份让她向往的职业。

基地重建、项目审批、技术培训、销售推广……虽然是本科毕业,但是真正转型成农民才发现,做好任何一个环节都绝非易事。为了酿出可口鲜美的葡萄酒,她专门报名参加酿酒培训课程。今年,村里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购买她酿的酒,尤丹丹也评上了中级职业农民。

为了让更多的传统农民评上“职称”,她在园区建立了实训基地,建设了教室,规范化配置了桌椅板凳、电脑、投影仪等基本教学设施,通过对全村种养大户进行调查摸底、遴选培育重点,邀请农林科技干部跟(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旬阳乱滩沟满村尽挂“黄金果”

“安康吃货”第102期——初冬时节,旬阳县城关镇乱滩沟黄澄澄的狮头柑挂满枝头,在翠绿的枝叶和蓝天白云的眏衬下格外引人眼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旬阳特产狮头柑已是该村名符其实的“黄金果”。...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