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丰:把传统做优,把特色做强

安康日报 2019-04-09 01:00 大字

记者 张婧 实习记者 郑运祥

兴桑养蚕一直是石泉的老传统,也是“金蚕之乡”得以传承的魅力所在。

坐落于云雾山脚下的石泉县迎丰镇,先秦以至明清都是子午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曾带来古道上的繁华,也留下了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兴桑养蚕就是优势传统产业之一。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使迎丰镇成为了石泉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区域。

把传统做优,把特色做强,这正是迎丰镇蚕桑产业保持领先的秘诀。

迎丰镇红花坪蚕桑合作社,是全镇3个小蚕共育点之一。“这里就相当于是小蚕的‘幼儿园’。”迎丰镇党委书记钟玮介绍,“我们不是直接给蚕农发蚕种,而是集中在合作社里共育,等到小蚕起二眠后,就可以离开合作社的小蚕共育中心,按照蚕农订购的张数分发到户了。”

近年来,全县各镇村都在兴桑养蚕促增收上发力时,迎丰镇把发展的精力放在小蚕共育上,2012年既已覆盖全镇。

“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在红花坪蚕桑合作社小蚕共育点外墙上,这句标语极为醒目。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共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让蚕农们省时、省心、省力,节约成本,赚更多的钱。”钟玮如此说,迎丰镇也真正在如此做。

为大力推行小蚕共育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迎丰镇打破村级行政区域限制,在2014年跨村成立红花坪蚕桑合作社和梧桐蚕桑合作社,并设立庙梁村小蚕共育点,分别对河西河东片区的农户提供蚕种共育服务。通过推行集约化养蚕模式,每一季蚕可为农户减少8至10天的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养蚕技术含量,降低了养蚕成本,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入。

好技术也要有人来做,养蚕劳力在哪里?迎丰镇放眼全国,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纾解发展难题。“今年我们专门组织干部到四川宜宾、绵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他们更先进的小蚕共育及大蚕养殖方面的技术,相关技术引进工作正在进行。”钟玮说,这一省力化并提高效益的新技术,将破解养蚕劳力不足的问题。

把传统产业做优,发展的动力就充分。在优化传统蚕桑产业的基础上,红花坪蚕桑、云川香猪、香炉沟魔芋、梧桐寺黄花菜、三官庙中药材、香炉沟蜜蜂养殖,形成全镇6大产业片区,共同构成一幅迎丰特色产业发展蓝图。

迎丰镇新庄村产业示范园,位于新庄村6组,园区面积240亩,种植有100亩密植桑园和140亩林下魔芋,桑园中还套种有辣椒、阳荷姜、艾蒿等经济作物。整个园区以河沟为界,南侧为魔芋园,北侧为蚕桑园,以桥梁和产业路联接,呈环形分布,是新庄村重点产业示范基地。

在园区加工厂房内,9吨的魔芋原种整齐地摆放在晾晒架上。在不久前,这里正进行了一场魔芋选种消毒技术培训会,有16年种植经验的魔芋技术专家,现场向各村魔芋种植户培训了魔芋种植和消毒技术。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石泉百名人大代表评百案

本报讯(记者陈洪钧通讯员李青)“我宣布:‘百名代表评百案’活动启动!”3月26日上午9时,伴随着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平嘹亮...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